永存的丰碑

中国质量新闻网
张 剑
2006-07-21 07:32:00
    盛夏,象山一片翠绿,文明湖水依旧荡漾。我和吴老伫立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默默地读着碑文。
    年近七旬的吴老曾是北山游击队的战士,他给我讲述了一个真实而又动人的故事。
   1911年,在城南许场的一个农民家里,一个男婴哇哇落地了,这就是后来威振襄西的原中共北山工委书记、襄西支队副司令员许猛。那时正是大革命以后,开始进入土地革命年代,荆门地区农民运动蓬勃发展。许猛17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于作战勇猛,20岁就当上了红军营长。后来,他长期在襄西一带带领工农武装与日、伪、顽军艰苦奋战,为开辟和巩固以荆南为中心的襄西抗日民主根据地立下了不朽功劳。有一次,他带领一支只有20多人的小分队到荆南三家店活动,碰上正在扫荡的日、伪军200多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遭遇战。小分队遭到敌机枪的猛烈扫射,人员伤亡严重。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许猛一面沉着命令战士隐蔽运动袭敌侧翼,一面则乘敌机枪射击间隙,猛冲上去,用手枪指着敌机枪手大喝一声:“缴枪不杀!”这山摇地动的吼声,吓得敌人丢掉机枪,举起双手投降。许猛掉转枪头,向敌群猛射,打得敌人鬼哭狼嚎,仓惶逃走。许猛勇敢善战的神奇故事,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也使日伪军闻讯逃遁,吓得不敢出门。
    老人点燃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继续向我讲起来。
    后来到了1948年的春上,江汉军区决定成立中共襄西工委和襄西支队,许猛任支队副司令员。一天,许猛率部队从西山出发,把进犯山区的国民党正规军一个连歼灭之后,又把狡猾的南漳县大队长王猴子残匪逼进了深山。这伙匪徒躲进石洞内,负隅顽抗。许猛率部队跟踪追击,迅速占领制高点。正当许猛亲临洞顶察看时,不幸被敌人的冷枪打中。他倒下了,倒在生他、养他的故乡的怀抱里,倒在他为之长期苦战的土地上。烈士的鲜血染红了枫树,染红了漫山遍野的映山红。
   残阳如血。我随着吴老来到月亮湖小区。透过翠竹掩映的院落,遥望着远外的象山,我的心情怎么也不能平静。老人给我沏好一碗云雾茶,我慢慢地细品着,有几分甜,有几分涩……
    这一夜,我就住在吴老家里。第二天,待我醒来,朝霞已抹红了窗棂。吴老早已起床出去了。老大妈给我端来油条和豆浆,催我吃了好赶路。我们约定,今天还要去长湖边上的蛟尾镇。
   汽车载着我们在宽阔的二○七国道上飞驰,路两边高大的白杨树从车窗掠过,不知不觉荆门最南部的水乡古镇便呈现在眼前。
    一下车,吴老就指着这座小镇说,45年前,新四军就在这里与日伪军进行了一场浴血苦战!
    于是,我又听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44年的春上。盘据在荆门、江陵、枝江一带的伪军赵益之部,有几千人。赵是土匪出身,死心塌地地投靠日寇,当上了日寇的伪军司令,又是国民党委任的游击司令。这些民族败类依靠日本鬼子的势力,烧杀抢掠,残害百姓,无恶不作,群众对他们恨之入骨。为了消灭赵匪,孤立日军,新四军800余将士,决定夜袭蛟尾镇,乘敌不备,打掉赵益之。清晨4点整,3颗红色信号弹划破天际,战士们如出山的猛虎,向镇子猛冲。日伪军约2000多人,在炮火的掩护下,作垂死的反抗,一场血战展开了。我军刚刚占领了阵地,百余名日军在炮火掩护下,就像恶狼一样猛扑过来。战士们沉着应战,当敌人走进射击圈,我军步枪、机枪,一阵猛射,手榴弹纷纷在敌群中开花,打得敌人东倒西歪,狼狈不堪,只得溃退下去。敌人又发动了第二次进攻。30多名骑兵,100多名步兵一窝蜂地向我军阵地涌来,密集的弹雨倾泻在我军阵地上。连长嘴部中弹,牙齿打掉了好几颗,仍然在阵地上指挥战斗。一排长肚子被打穿,肠子流了出来,他咬紧牙关,用尽气力,向敌群投去最后一颗手榴弹。战士们一个个都杀红了眼,一颗颗仇恨的子弹射向侵略者,把敌人的进攻又一次压了下去。敌人的第三次进攻更凶。这时,我们有的战士子弹打光了,就和敌人展开肉搏。就这样,从清晨3点一直到中午12点,我们的战士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这次战斗,我军有180多名将士伤亡,英雄们的鲜血染红了阵地,染红了百里长湖。
   路边的松林,涛声阵阵,如泣如诉。吴老停顿了许久,又语重心长地说:“在我们荆门大地上,每一寸土地都洒过先辈的血。你看,春天一到,满山的映山红都会滴着血;秋天一来,满山的枫叶又是那样的鲜红!”
   回来的路上,我心里总是想着吴老给我讲述的故事。在荆门这块血染的土地上,有许多有名有姓的烈士纪念碑,也有成千上万的无名英雄们长眠地下。但我深深地感到,这些有名的或无名的革命先辈们的英雄事迹都是永恒的。犹如一座座巍巍丰碑,将永远耸立在三百万荆门人民的心中,永远激励荆门市人民,为捍卫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社会主义江山千秋万代永不变色而努力奋斗。
    (作者系湖北省荆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