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不如求自己

中国质量新闻网
段 琼
2007-03-23 14:17:00

   那年,我有一部中篇小说被省某杂志定稿,但直至年底仍不见发表出来,经他人点拨,我便带着一些土特产前往省城欲去责编和主编家里打通打通。

   去的那日,我住进了杂志社附近的招待所一楼的一间房子──那是最简朴、最便宜的4人间,那吱吱呀呀摇晃的棕床和木架床头,显示着客人身份的卑下和经济的拮据。虽是4人间,但那晚只有我与另外一位戴眼镜的先生住在里面。

   “眼镜”先生看上去比我大不了几岁,除了上厕所,他几乎一直是焐在被子里看书。书是砖头那般厚,手上托着一本,床上放着一堆,他时时口中念念有词,时时拿笔在书上“唰唰唰”地画纸有声。

    我也是一个书痴,但读书如此认真和专注我却自愧不如,所以我崇拜地问:“先生哪里来?”

    “眼镜”抬头一笑,然后轻描淡写地说了他家乡的名字。

    “出来了应该出去玩玩,怎么还这么用心看书?”我问。

    “我出来不是玩的,是来参加考试的。”他说。

    “考试?函授吗?”

    “不是,考研究生。”

   我一听,心中更是羡慕、崇拜万分,便不顾他要复习,我与他攀谈开来。当我得知他就职财政局时,便问:“财政局是个多么好的单位,你为什么还要去考研究生呢?”

   “眼镜”苦笑道:“与我一起毕业参加工作的同学和那些比我资格嫩、水平低的同事都混得一官半职了,而我至今仍是一个办事员,为什么?因为他们‘朝’中有人,有求必应,我‘朝’中无人,想求人还不知求谁,所以我干脆一气之下立定决心:求人不如求自己!求人要求一生,而求自己只需求一次。你说是不是?”

   是啊!求人要求一生,而求自己只需求一次,求人不如求自己!我此次带着土特产的用意又是何在呢?面对“眼镜”先生,我只有羞愧地低下头去。那夜,我终究没有将土特产送出去,而是于第二天早晨起来后席卷回了家,从此将“求人不如求自己”作为我的座右铭,开始了我人生中的第二次创业──向着文学创作的道路跋涉。

   我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博览群书,我在所有节假日里闭门练笔,我贪婪地从生活中吸取创作素材,我将心血凝聚成的篇篇稿件投向全国各地报刊。功夫怎负有心人!自那年以后,我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已在全国各大报刊上发表小说、散文、随笔、人物传记及新闻通讯、业务论文共计160余篇,并有12篇荣获市以上大奖。由于我的文笔舒畅,构思新颖,所写的稿件几乎件件受到编辑老师的喜爱,因而全国各地的约稿信函和电话纷至沓来,令我受宠若惊应接不暇,从而促使我更加勤奋地用心写作。

   创作上的进步,促进了我在工作上的得心应手,单位里的大小材料一概由我包揽,而且哪怕是同一件事情要写五种材料出来,我都会将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写法呈现在领导面前,因而深受领导和同事们的称赞。写作出了点小名气,居然有不少单位和个人上门找我帮他们写材料、编剧本、撰通讯、弄新闻,忙得整天不亦乐乎!

   在我自己的努力下,我先后被数家编辑部邀请到全国各地参加过笔会。今年5月中旬,我还被某杂志社免费邀请到新加波、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地区与当地作家、学者进行了交流。前日,我又接到一家编辑部寄来的笔会通知,当我不由地感叹“求人不如求自己”这句话时,妻笑着跟我讲了这么一段故事:当年,苏东坡被贬,心情不好,好友佛印邀请他出外游玩散心,途中遇一寺庙,佛印是出家之人,就邀苏东坡去进香。当苏东坡在庙前看见双手合胸、微勾着头、仿佛正念念有词的观音塑像时,问佛印道:“观音这是干什么?”佛印说:“在拜佛。”苏东坡说:“她自己就是佛还拜谁?”佛印说:“她拜自己。”苏东坡惊奇地问道:“她为什么要拜自己呢?”佛印哈哈大笑说:“因为她知道‘求人不如求自己’啊!”苏东坡恍然大悟,从而顿悟了不少的人生哲理。

   仙人都信奉求人不如求自己,何况我们凡人呢?我从此更坚定了心中的理念,我将乐此不疲地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走下去。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