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小说]今日长缨在手-铁碗改革一波三折

中国质量新闻网
郭永东
2007-04-05 14:30:00

作者写在前面的话:

   经常看一些电影、电视剧和文学刊物。有一个感觉,就是反映公安、工商、税务、军队等题材的作品很多,而反映我们质检系统战斗生活的艺术作品几乎是空挡。这与我们质检系统在国家经济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很不协调,这种状况也使我们系统在社会上威信和形象的树立受到一定制约。有感于此,我决定创作一部反映质检系统干部职工战斗生活的小说,以查处一个大的制假案件和质监扶持企业发展的故事为发展主线,全面反映质检系统干部职工履行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能的战斗生活。也许有人会说:你是自不量力。但我会尽全力去做,用真心和智慧去讴歌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工作的辉煌成就。同时也希望系统们的朋友对作品提出批评指正意见,把意见发到网页下面的评论里。也欢迎系统的朋友们提供一些查处制假售假大要案件的线索和故事,可直接发到我的邮箱:sxgp.guoyongdong@126.com ,可以直接用QQ(602518320同人)联系。这篇小说里也许就有你的影子,记着回贴啊。

故事梗概:
   王安邦初任平城市委书记,就发生了毒酒致死人命大案,王安邦在组织执法部门破获制造假酒的黄彪造假走私贩毒团伙的过程中,面对经济萎缩不振,政府机构臃肿、地方领导与犯罪团伙相互勾结等重重弊端实施大手术,用铁碗对行政和经济管理体制进行一系列改革。质监、公安、出入境检验检疫等执法部门通过查处一个个制假大案,用法律“长缨”束缚了造假“黄龙”。平城经济社会最终走向繁荣、和谐。 

(十五)

铁碗改革一波三折

   王安邦成为平城市的焦点人物。而把王安邦推到这场政治旋涡中的根源,是他在平城实施的一系列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强硬措施。几个计划经济时期设置的行政机关改为企业集团,实行市场化经营,一批行政干部取消了行政级别和待遇,市里的一些非常设机构在县里没有了对口单位,工作平淡无所作为的领导干部受到了查处。这一系列的改革举措,触动了一批干部的切身利益。于是,雪片般的举报信和投诉信飞向省、市级党政机关。有些举报信中甚至使用了“独断专行”、“酷吏”“法西斯手段”等带有贬义的字眼。

   王安邦实行的铁碗改革措施使他承受了重重压力,更使他成了省电视台《焦点新闻》曝光的对象,省电视台以“是人治,还是法治”为题报道了王安邦在平城的改革,报道稿子中颇多指责和非难。几天后,省电视台对王安邦的改革措施做系列调查报道,在群众中调查走访后,又重新对王安邦的改革进行了评价,这次,多了褒义的色彩,多了几分客观和真实。
   王安邦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是他对平城社会经济诸多弊端做的一个大手术。凡在街头随地大小便、吐痰等不文明行为,都被强制性穿“黄马褂”,站在街头维持秩序一天。另一项举措是拿腐败行为开刀的,各行政机关的临街房屋原则上强制性拆除,开墙透绿。按城市规划确需保留的街面房屋,一律拍卖,所得归市财政,绝对不允许单位出租。王安邦在一次会议上以行政机关街房出租为题,直指腐败行为。“全市行政机关所有的门面房一律不准出租,拿在手里出租,就有腐败的可能!”

   以前平城街头到处堆垃圾,夏天苍蝇纷飞,街头坑凹处积水,恶臭冲天,城市脏乱差在周边县市出了名。一天晚上,王安邦在街上转悠,看到随处倾倒的垃圾,心中颇感不快,正想着心事,脚下一滑,差点摔倒,定睛一看,却是一堆人粪。于是,王安邦规定了机关党政干部周日开展义务城市大清理的制度,并定了给不文明人在街头穿“黄马褂”的强制措施。平城街头打架斗殴、抢劫的事情时有发生,一个外地投资者到平城,与王安邦达成了投资初步协议,可在第二天,客商在街头转悠时,看到一伙人在打架,走过去想看个究竟,自己的钱包却被人偷走,客商一气之下离开了平城。这件事情对王安邦震动很大,他认为,没有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外地人就根本不会拿自己的钱来投资。以前,平城市民有不安全感,被偷怕了,单元楼的一、二层窗户都装着铁栏杆。王安邦以市政府的名义发了一个通告,所有居民住宅楼全部拆除窗户栏杆,实行辖区民警分片监管,无论哪个居民住宅楼发生偷盗案件,辖区派出所所长一律撤职处理。

   王安邦的强制改革措施,很受众多平城百姓支持,却也遭到了一些失去既得利益的人冷眼和诽谤。所有这些,在王安邦冷峻犀利的眼神里,是无奈的选择,是执著的痛苦,更是乱世需用重典的战略性思考。

   对王安邦的议论和诽谤声还没有尘埃落定,省委办公厅下发一个通知,让王安邦参加省委党校的干部培训班,时间三个月。这消息上午才以内部传真从省委发过来,下午就从政府大院里传了出来。

   政府大院传出的种种议论,给王安邦参加培训班披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按照时下官场规则,一个地方主要领导干部参加省委的培训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升迁,一种是以不适合在该地工作为由,调其他地方工作。王安邦的市委书记虽然上面任命了,但还需要经过下届党代会选举正式确认,才符合法定程序。以前平城出现过市委书记被上级确定了,而在人代会上落选而败北的事情。有的人说,王安邦铁碗式改革触动了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得罪了上面领导。也有的人说,平城连续发生的毒酒案、土炼油案等重大经济案件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王安邦在经济和行政领域实施的改革措施,打破了官场上的潜规则和平衡,在平城以至平城以外的诺大一方平静的水池里泛起了波澜。王安邦要承担打破这潜规则的责任,要被调离平城。还有人把小报告打到了省委,说王安邦得了熊掌还吃鱼,当了市委书记还搂着市长的位置不想放。王安邦对这些议论到没怎么,上面领导和他说起这事就一笑了之。他知道,平城市几个资格年龄都比他“厚实”的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都瞄准了这个位置。有的人一月往省里跑好几趟,找关系活动。更有甚者,听说有人要往中组部跑关系活动,他懒得去追究这些消息的真假。 

   王安邦按时参加了省委组织的干部培训班,他走的时候,只带了司机,没带秘书。

   王安邦刚到省城报到,就被省纪委一位负责人“请”去谈话。谈话时,省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在场。问话在严肃的氛围中进行,谈话的小型会议室里没有准备香烟和水果类的东西。一个秘书过来,给王安邦的水杯里添了热水。问者就以省电视台两次观点截然不同的报道开头,问平城改革的情况,以及这些改革措施的出发点是什么。王安邦谈了他实施改革的背景,过程,顺便也谈到他在改革中实行的“三个坚决”: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这本是一位国家领导人说过的话,此时却被用来充当挡箭牌和实施改革的理由。王安邦想到这,颇感无奈,苦笑着摇了摇头。我改革的出发点是为公,如果为私,我就不会搞这样的改革。王安邦说话的语气平缓,小心翼翼。他知道,在这样的严肃场合,如果自己的一个政治观点,或者是一句话说得不适中,对自己仕途和政治生涯将意味着什么。

   省纪委负责人在半个小时的谈话中,只是提问了几个问题,更多的时间是王安邦在说,在讲解着他的改革之道。两个问话者脸上表情高深莫测,始终没有表露任何意见。谈话结束时对王安邦说,这次谈话,是组织上对每个领导干部的正常考察程序。

   王安邦在培训的三个月期间,也想过组织上让他参加这次培训的用意和省纪委找他谈话的意图。莫非是自己强硬改革措施引起的反应?如果是这样,组织上随后就会有个处理结果。他有时候觉得可笑,既然选择了以从政来实现人生抱负和理想,选择了以平城作为市场化进程改革的基地,就必然要触动许多人的既得利益。为了改革,即便自己仕途上有点坎坷又怎么样呢?

   三个月学习培训结束后,省委分管组织工作的副书记找王安邦谈话。

   省委副书记与王安邦的谈话安排在晚上七点半。一个省委副书记,省部级领导干部,在过去就是三品朝廷要员,封疆大吏,约见王安邦这样的一个县处级干部,何况副书记是分管组织的,直接掌管着全省领导干部的升迁。这使王安邦脑子里又升腾出许多疑问,心中颇有不安。要知道,像他这样的县处级干部在省城一抓一大把,多的是。平时省里领导到县里视察和调研工作,县长和书记都轮不上汇报,甚至不能往前排站,只能跟在众多领导后面,上面地市的市长书记占着这个位置,县长书记顶多就是插一半句话。

   副书记的秘书用纸杯给王安邦端过一杯热茶,然后把门轻掩,步履轻捷,走了出去。茶很香,很醇。王安邦从浓郁的茶香就能判断出,这是碧螺春,和自己经常喝的茶一样,只不过副书记喝的茶要比自己的茶精致多了,从茶叶那油绿的嫩尖尖就能看出。

   王安邦刚在软皮沙发上坐定,副书记送过来的第一句话就打消了王安邦心中的顾虑和紧张。

   “平城的大黄梨品种,现在怎么样啊?二十年前,我在平城化肥厂当党委书记,经常吃大黄梨。现在,你可是平城的父母官喽。”副书记脸上笑着,说话的语气温和而厚重。

   副书记脸上的笑意,打消了王安邦紧张和急促不安的情绪。王安邦说平城大黄梨品种老化,全市只剩下几百亩梨树了。接着王安邦汇报了平城实施经济和行政体制改革的过程。副书记说,你做的工作很有探索价值,省纪委和组织部平城调研报告说明了这一点。我要指出的是,你工作的航向找准了,坚冰已经破开,我们的时代需要你这样的改革型人才!省委张书记批示,平城的改革路子使人信服,令人振奋,给人启示。

   省委副书记询问王安邦:“还有什么困难和要求?”

   王安邦笑着说:“要求只有一个,请求组织别在我改革的关键时刻,摘掉我的乌纱帽。”

   省委副书记听了,爽朗地大笑。王安邦也被这笑声感染了,心里笑得还要甜。

    此小说为迎接山西质量立省动员会而作,版权归中国质量新闻网和作者,未经作者同意转载和刊登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