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张荣喜在汉隶书法的节奏中生活

中国质量新闻网
苦冰
2007-10-12 14:13:00

   张荣喜,山东省成武县人。自幼随父学习书法,后专攻汉隶。1970年参加工作,先后从事过教师、文化干事、宣传干事等工作;现为成武县驻京办事处主任。他的作品曾入选2006北京BESETO美术节———北京展并获国际友谊奖,参加了去年在韩国参展的中日韩三国书法作品联展,为18集电视连续剧《孔雀河》题写片名,中国美术家协会网对其作品有专题介绍。

    应该说,张荣喜是个不善言谈的人。但是,他笔下的所有作品都在试图述说什么。
   对于张荣喜来说,没有比在翰墨世界中遨游更为令他畅快的事情了。有笔有墨,一切都很新鲜,才会调动起他的热情和激情。在他看来,学习书法,是一项艰苦而又具乐趣的事业。在他追求书法艺术的路途上,不仅写满了他的努力和付出,也折射出了这个山东人的聪颖和智慧。他借助诗文的即兴书写,用文字内容唤起创作激情,用饱满的情绪带来对形式的冲击。无论是在作品本身的笔法、字法还是章法上,都带有他自己的思考。
   书法实践的同时,张荣喜也深入研究了书法理论。他在理解汉隶书法时,把自己对书法文化的感悟表现在一字一句的笔画中。此后开始勤奋练字,如是几十年不间断,书法面目为之一变。经过摸索,他选择以汉代隶书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
   东汉末期,书法作为独立的艺术门类的观念受到了全社会的尊重。与直接衔接的秦篆相比,隶书的开放和反拘束是毋庸置疑的。规行矩步、一丝不苟的恭谨变成了轻松活泼、流畅自如的抒泻。历来书法理论家们对隶书无不热情讴歌。
   汉代隶书蕴涵着一种博大的气势,充溢而涌动着雄健的力量。张荣喜说,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汉代隶书,都是凭当时刻在石碑上而保留下来的。例如:《乙瑛碑》、《史晨碑》、《礼器碑》等等。他本人也在这些碑贴上受益匪浅。大量地收集,积极地争取时间反复临摹、练习。在说荣喜的意识中,要发扬首先要很好地继承,没有良好的汉隶书法功底,又何谈光大汉隶文化?
   他知道,变长为扁、向左右伸展的体势,对汉隶而言也是一个成功。甲骨、金文、秦篆乃至秦隶,基本上都在间架上趋向于长。汉隶却一反前态,以扁结构独占鳌头。空旷疏朗的空间意识,下笔任意而导致的方笔直书,乃至夸张笔画顿挫以求节奏明快,具有运动感的时代特征。
   张荣喜觉得,只要自己塌塌实实地继续走自己喜欢的路,总有一天,会有惊喜出现的。何况,他现在已经踏在了汉隶书法的节拍上了。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