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乐要有“绝活”

中国质量新闻网
王建国
2007-11-02 08:52:00

   南京下关区有位九旬老人,养猫养了40年。让人称奇的是,她养的猫都通人性,并且能帮主人干取药一类的活计。读了某报刊登的这则趣文,我联想起刚读的另一篇文章。文章说,在今年“十一”长假里,退休工人老陈老两口准备了不少好吃的,等孩子回来看看。可是几天下来,竟没一个孩子回来,而只是往老人的银行卡里打了钱,以示关怀;老人见钱不见人,十分生气。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老人安度晚年也得早做准备,最好手上有几手绝活;这样,就不至于盼望子女施舍似的上门“关怀”你了。在当前纷杂的现实生活中,孩子能抽空回来看看老人固然好,因为,这是血浓于水、不可替代的亲情,是孩子在尽孝。但是,老人也得对此想开一些,不能把晚年生活所有的希望全寄托在孩子身上,毕竟孩子成年了,有他们自己的生活。老年人如果能像那位养猫老人那样,心态平和,老有所乐,晚年的生活也不会有失落感。
   进一步说,老有所养的问题,根源应在社会里寻找。在这点上,我认为不妨学习一下外国老人;一旦孩子成年了,就意味着自己抚养责任的结束,尽早将他们请出家门另立门户,并从经济上与其“断奶”。因为,孩子的成年就意味着彼此生活的独立,谁也不再依赖谁。对此,有些人会说,老外待人冷漠,缺少东方人特有的人情味。其实不然,从长远的目光看,正是这种看似冷漠的生活方式,能够较早地让自己获得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从而去实现自己年轻时没有时间和精力实现的梦想。
   据悉,现在美国有不少老年人把成年的孩子“请”出家门后,趁着自己的精力还充沛,请来家教,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以此来掌握一些“绝活”跟上时代的步伐,让晚年过得更好,也好让子女放心。甚至,有些腿脚不便的老人,也花钱请来家教,他们的动机与其说是学习本领,倒不如说是充实平淡的晚年生活。68岁的退休历史教师尤·瑞克是个电脑盲,独自生活的他特意请了一名电脑专业的大学生给他扫盲。他表示,尽管他已年近古稀,但仍不愿意在电脑时代对电脑一窍不通。
   为了让晚年的生活过得有意义,通过家教学外语的老人也相当多。法国刚刚退休的安达以前曾学过汉语,但因工作太忙和家庭拖累而未能坚持下来。现在好了,孩子大了,也成家另立门户了,时间有的是。于是她请了一名来自我国的留学生做家教,计划苦读3年,初步掌握这门被她称为“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由于这些家教多为年轻人,老人在学到新知识的同时,心理也变得年轻了,子女见了也放心。许多师生还成了无话不谈的忘年交。
新加坡老人乐于做义工。新加坡称老年人为“乐义”人士。一般说来,那里的老年人生活很富裕,子女也孝顺。但他们并不坐享优越的生活,而是走出家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其中做义工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瑞士老人乐于助人。瑞士是旅游胜地,有一个特点非常明显,走上街头,能见到各种肤色的人穿着多姿多彩的服装穿梭往来。他们都是外来的旅游者,徜徉于大街小巷,想一睹美丽的市容市貌。如果你不小心迷了路,随便去问一位当地老者,他们会不厌其烦地给你指明路线,有的甚至会直接带你到目的地。在他们看来,义务帮助他人是一件很幸运的事。
   可见,外国老人退休后,能做到身退心不退,并且设法再一次走进社会。做到、做好了这些,实际上也就掌握了老有所乐的绝活,晚年生活一定过得精彩而且动人。这一点,希望对我国老人有所帮助。有首歌唱道:最美不过夕阳红。此话一点不假。
(《中国国门时报》)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