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第一次跳伞

中国质量新闻网
郑智
2007-12-18 15:30:00

    1987年5月,广州军区空军在广东省湛江市组织飞行员水上跳伞训练,训练飞行员自救能力。我作为保伞员被抽去参加做保障工作,为飞行员折迭降落伞和协助飞行员跳伞进入水中后进行自救。训练地点在广东省湛江市遂溪机场,训练工作由军区空军军训处组织,我们保障人员除了折迭降落伞外,也要参加水上跳伞训练。

   在实际进入跳伞之前要进行地面模拟训练。这种训练分二个部分,一个是离开飞机时的动作,一种是离开飞机后在空中的动作。特别是离开飞机的动作训练,比较辛苦,每天都要从一米五高的模拟机门上往下面的沙堆上跳无数次。在跳的过程中也有一定的动作,就是弯腰弓背全身缩在一起,两脚并拢与地面保持平行,在坠落过程中姿态保持不变。空中动作训练是指离开飞机后的一系列特殊情况的处置训练。如离开飞机后,主伞不开或开得不正常如何处理、伞发生缠绕时如何处理、对面来跳伞员如何避让、如何加速减速和侧滑等。这种训练强度很大很辛苦,有时训练回来后双腿无法放到床上去,只好用手把腿搬到床上。

   记得第一次跳伞是在广东省连江县一个面积近百平方公里的大水库上空。在遂溪机场我背好主伞和备份伞与战友们一起坐“运五”飞机向大水库飞去。“运五”飞机只能坐10个人,其中1名是投放员,9名跳伞员。跳伞顺序是按体重排的,重的先跳,由于我身高体重,一般都排在前面,坐在飞机的门边上并对着机门。飞机上到300米时就开机门了,因为越往上气压越低,就没有法开门了。

   经过15分钟飞行,到达了着陆水域,飞行高度在800——1000米,“运五”飞机舱内噪声非常大,大声说话都很难听清楚,跳伞命令用喇叭声响下达,声音两短是准备、一长是开始跳伞,每个跳伞员的跳伞间隔为2秒钟。我站在敞开的机门前等待离机的命令,面对万丈深渊,一块块云雾从面前漂过,心中真的很害怕。当投放员示意离机的时候,我就按照地面训练时的要求动作跳离了飞机,听见风在耳边呼呼地响。在伞开之前的下降速度是一秒钟下降39米,就向一块石头往下坠落。约过了4—5秒,主伞就打开了,此时的平均下降速度是每秒6米。瞬间感到整个身体向被往上提起一样,抬头一看伞开了,心中非常高兴。接着检查伞开的情况是不是正常,并随时注意周围战友的伞降状态,防止意外发生。在空中下降的感觉好象仙女下凡,约2分多钟就安全下到水面了。

   在以后的军旅生活中,我先后参加过陆地跳伞、水网地区跳伞和城市建筑物区域跳伞36次。但让我难忘的还是第一次跳伞。(江苏省宿迁质监局办公室 郑智)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