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石塘第一次约会

中国质量新闻网
叶蒋珍
2008-05-05 14:41:00

   石塘真美!当带着鱼腥味的海风凉飕飕的抚摩着你的脸,借助你的呼吸道,渗入你的五脏六腑,融入你的血液,那一刻,让我觉得很舒心。没有城市马路的喧嚣,没有机器的轰鸣,没有人声鼎沸的繁华,只有你我他在渔村体验自我的生活。

   我很羡慕石塘人家,在小岛上建房,一间高过一间,石砌的台阶或小道,干净的只有小草小花给它们作点缀。坐在石阶上,想象着很久以前一位美丽的渔家女孩挑着丰收的海货,哼着小调,怀着喜悦的心情,从这里缓缓走过,这是一道多么独特的风景线啊!如今,虽然没有看到挑海货的渔家女孩,但渔家人特有的淳朴、热情却依旧。问路时,面带微笑的渔民会极其认真地告诉你该怎么走。一位好心的老奶奶说:“啊呐,我要烧饭,本来带你们去。”一句话暖人心。

   走一路,看一路,拍一路,将美景一一收藏,不知不觉就到了海边,更大的海风送来了更浓的鱼腥味。高大的轮船抛锚在海岸边,小小的渔家小船漂浮在海面,一切都让我的每一根神经兴奋起来,我离海是那么的近,海离我也是那么的近,我们似乎是久别的老友,今天在这里重逢。仅仅站在海边欣赏是不够的,于是我们租了一条渔家小船出海。船老大是一位中年男子,看着他,让我体验到了海边生活的另一面,一道道如刻画出来般的皱纹横竖排列在黝黑黝黑的脸上,似乎不甚言谈,但骨子里却散发出只有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才有的沉稳,地道的渔民形象,朴实的渔家生活。

   出海喽!伴随着起航的马达声,一片小舟即将驶入了浩瀚的大海,小船摇摇晃晃的前进,离海岸越来越远,兴奋的我忍不住唱起了“大海就是我故乡……”一个小浪头扑过来,小船猛烈的摇晃了一下,突然让我领悟到自身的渺小和脆弱。万一出现意外,我不如一条鱼,不如一只蟹,甚至不如一粒海蚤,它们的生存能力远远大于我。千百年来,特有的生存环境造就了个体,个体也适应了特有的生存环境。小船继续在摇摆中前进,石塘镇如一幅画卷慢慢被铺开,渐渐地将全景呈现在了我的眼前,刻画在了我的脑海里,美极啦!而另一面,三蒜村与我们的距离也不断地在拉近,它不停的变大再变大,终于,我们成了它身上的一粒粒小“跳蚤”——目的地到了。

   看得出,三蒜村人烟稀少,一个供游客停船的小码头,几间破败的石板房,一些丢弃的破网堆放在路边,还有几个慈祥的老人在这里经营着一个公共厕所、一家小饭馆、一个小零食店,剩下的就是不茂密的草木间林立着一个个奇形怪状的石头,但这些都是我喜欢的。我决定好好享受这里的一切,我“参观”了海岛的公厕,到饭馆打包了一份刚出海的海螺,到零食店买了三个茶叶蛋,带着这些东西,与这里的草、木、怪石进行零距离接触。这里有一些我从未见过的草木,大概是海岛上特有的植被。这里有光滑的鹅卵石,有点缀着贝壳的痕迹的大怪石,当然也有一些较普通的小石子。

   顺着一条用水泥浇灌的台阶,又是另一派景象。干净的海滩,没有淤泥和沙砾,铺满了各式各样的鹅卵石,有红的,紫的,黑的,白的,带条纹的,有斑点的,大如皮球的,小如米粒的……美不甚收!我轻轻的捧起一把,张开手又将它们慢慢洒落,它们蹦跳了几下后,调皮的归队到群体里,让你找不到哪一颗曾经与你肌肤相亲。这些鹅卵石是大海花了几千几亿年才造就的。看,大海还在忙碌着呢!此刻,海浪如邻家害羞的女孩,推推攮攮地向我们走来,顷刻间又变幻成白色的浪花冲击着岸上的岩石,它们永不疲倦的重复着,时而猛烈些,时而温柔些,似乎在不停地变换着两个不同的角色——猛男和淑女。

   我提着鞋子,赤着脚丫,踩着鹅卵石,小心翼翼地向前行,走过一片鹅卵石海滩,又见一个个极有造型的石头,我不得不赞叹:“海浪真是一个出色的艺术家!”匍匐着的鳄鱼在睡觉,张着大嘴巴的河马在唱歌,比机器打磨的还要光滑的蓄水池里有好几种海里的生物……都充满了灵气。而连着悬崖的大石壁却是贝类的家,上面长满了青灰色像小花的贝类,还夹杂着几颗珍贵的佛手,密密麻麻的贝类长了约两米高,再高处似乎是青绿色的海苔,最高处的丁点泥巴上长着嫩绿嫩绿的小草,草丛中几朵小花正妖娆地开着,春天给大石壁穿上了一件漂亮的嫁衣。

   穿过石壁的洞门,就到了另一片更宽阔的海滩,类似的景色中,也有其独特的风采,右侧大块大块的岩石似小岛肌体的一部分,又似乎是独立的个体,在海浪的打磨下,光亮的肤色,凹凸不平的表面,矛盾的生存在一起。我小心翼翼的爬上岩石,躺在上面小憩,仰望天空,一片蓝。闭上眼,听着海浪的声音,觉得好轻松,原来生活是如此的美好!

    我与石塘第一次约会在二○○八年五月三日。有机会,我还会与它重逢。

    (三门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叶蒋珍)

(责任编辑: )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