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系统全国先进工作者事迹摘登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10-04-27 08:43:04

李天初:永不停止的追赶

   从1981年进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开始,李天初似乎一直在和时间赛跑。30年的无悔付出,30年的艰难探索,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离时间近一点,更近一点。

    构建中国时间频率计量体系

   李天初,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一直从事时间频率基准、光电子计量、稳频激光和光干涉计量的研究工作。

   1996~1998年,李天初担任“光纤损耗/长度和光纤OTDR标准检定装置”课题组长。此课题建立的装置于2002年被批准为国家标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1999~2005年,李天初担任“1.5mm光通讯波分复用波长标准装置”课题组组长。此成果在科学意义上填补了国内近红外波段没有波长标准的空白;在实际应用上建立了我国光通讯波分复用光波长标准。

   1999~2003年,李天初担任“NIM4激光冷却—铯原子喷泉时间频率基准装置”课题组组长,建立了我国新一代时间频率体系的源头。2006年,此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为第一获奖人)。NIM4激光冷却-铯原子喷泉基准钟采用当今国际最先进的激光冷却-原子喷泉原理、设计、技术和实验,集中了当代国际一系列最新科学技术成果。

   NIM4铯原子喷泉钟的研制成功表明中国时间频率基准研究进入当今世界先进水平,标志着中国成为国际少数具有独立完整时间频率计量体系的国家之一。

   激光冷却—铯原子喷泉时间频率基准装置”课题于2003年通过技术鉴定,2004年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作为国家时间频率基准运行。该装置在平时用于提高TA(NIM)在国际原子时协作中的权重;非常时期可作为时间频率的溯源源头,保持中国时间频率体系独立准确运行。NIM铯喷泉钟的研制成功表明中国时间频率基准研究进入当今世界先进水平,标志着中国成为国际少数具有独立完整时间频率计量体系的国家之一。李天初在其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NIM4铯原子喷泉钟研制成功的基础上,李天初又成功研制NIM5铯原子喷泉钟,并成功实现了一系列创新独有方案和技术。NIM5钟的运转率已达到99%,与国际最高水平(法德)相当;2009年NIM5钟最新评定不确定度达到3E-15,性能指标全面进入国际第二梯队前列。

    让想干事的人有事干

   30年来,李天初无保留地推荐和培养年轻的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积极推荐主动引进具备学科带头人潜力的优秀科研骨干人才,让更多有才能的年轻人参加这场和时间赛跑的竞赛。

   2002年和2005年,他积极促成方占军和陈李生两位博士分别从德国和美国到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工作,并且帮助支持他们独立承担重大前沿科研课题。他先后主动推荐支持贺青和方占军担任副处级的科研管理工作,推动科研骨干走上科研管理岗位。他已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博士研究生两名,为他们选课题,筹经费,查资料,规划科研方向,帮助他们提高理论基础,培养实验能力,为青年业务骨干的成长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在科研管理中,李天初注意充分发扬学术民主,鼓励创新,长期努力营造既宽松活跃,又实事求是、严谨扎实、反对夸大和弄虚作假的学术氛围,在他领导的科研团队内,按照科研工作的客观规律协调不同专业、不同特点的课题,努力让想干事的人有事干,让有能力的科研人员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在他担任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量子部主任期间,有约瑟夫森电压,NIM4铯原子喷泉钟,量子化霍尔电阻,碘稳频532nm激光,飞秒光梳等5项重大科研成果在研或通过技术鉴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一等奖一项,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科技成果特等奖一项,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科技成果一等奖一项。

    人物小传

   李天初,1945年生,1970年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毕业,1991年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1981年以来,他一直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从事时间频率基准、光电子计量、稳频激光和光干涉计量的研究工作。2005年被聘为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2006年荣获“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09年获得“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先进个人”称号。《中国质量报》

马凤志:不穿军装的战士

   虽然从部队转业已经10多年,但马凤志至今依然保持着军人作风。特别是面对假冒伪劣产品,他就像是一个冲锋在前、英勇无畏的战士。打假,不仅是他的工作,更是他的事业。

    有勇有谋

   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一线的专职行政执法工作者,马凤志深知,执法工作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稍有不慎就会出问题。因此,他十余年如一日,不断学习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摸索出了许多执法打假的有效办法。

   都说地条钢不好打,可马凤志却是打地条钢的“能手”。2003年以来,马凤志带领同事们查处生产国家明令淘汰产品地条钢违法案件25余起,端掉生产地条钢窝点15个,没收销毁地条钢及以此做原料生产的劣质建筑钢材1050吨,违法产品货值金额达1亿余元。以致于带动了全省乃至全国此项工作的开展。马凤志他们执法的案卷被国家质检总局作为典型示范案例在全国质监系统推广。

   在查处食品安全、危险化学品等产品方面,马凤志积极探索办案技巧,把握办案主动权,攻克了大批有影响的大案、要案。

    无私无畏

   执法打假,是一项危险性极高的工作。马凤志打假十余年,多次面临受伤甚至牺牲的危险,却依然无私无畏,奋勇向前。

   2004年春节前夕,接到群众举报后,马凤志赴潍坊市寒亭区查处一家用地条钢生产劣质建筑钢筋的窝点。刚刚进入违法活动场区,一条大狼狗就朝马凤志猛扑过来,幸亏有人及时急救他才免于被咬伤。紧接着,他又被手持长棍的七、八个大汉围住。马凤志不但不害怕,还正气凛然地向他们宣讲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对抗下去的后果,最终化解了一场险情的发生,120多吨劣质建筑钢材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2005年5月,接到群众举报后,马凤志带领全科同志奔赴青岛一家地条钢生产企业。当他们想要租用当地的货车将劣质建筑钢材予以扣押时,当地的货车车主却没有一个敢接活。这时天已到傍晚,当地的供电所又称电路有故障而突然停电了。为了尽快消除地条钢的威胁,马凤志带领全科同志连续奋战了40多个小时,在当地公安110的大力保护下,足足拉了28车,才把将近200吨劣势建筑钢材扣押出场地。

    克己奉公

   马凤志每年在外办案时间平均在120天左右,不仅家里的事照顾不上,本人也是常年带病坚持工作。一次在潍坊办案时,他突然感到身体极为不适,双手不听使唤,饭碗、筷子拿不住掉在了地上。同事们连忙把他扶到了床上,可他心里放不下案情,仅仅休息了片刻,就不顾同事们的劝阻,又投入到了现场执法中去。

   2007年11月29日,马凤志因劳累过度,积劳成疾,患脑梗塞住进了医院。按照医生的要求,这种病出院后至少要在家安心修养30天后才可正常工作,而他却在出院的第二天就到办公室做出差的准备,第三天就到现场去办案了。这么多年来,他从没因个人原因影响正常的工作。

   几年来,他还多次与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凤凰自行车厂、广州宝洁有限公司等多家全国名优企业联合打假,积极维护名优企业的良好声誉,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企业及消费者的好评。

   马凤志在行政执法岗位上无私奉献,恪尽职守,无怨无悔,以实际行动履行了一个行政执法人员的神圣职责,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共产党员之歌。

    人物小传

   马凤志,1963年生,山东省委党校法律本科毕业,现任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局一科科长。1998年由部队转业至山东省质监局。2001年至今,一直在山东省质监局稽查工作岗位从事一线专职行政执法工作。2004年,被中国打假扶优论坛组委会评为首届中国“十佳打假斗士”;2006年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全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执法打假“十佳办案能手”称号;2008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及山东省质监局授予全省质监系统“十佳执法标兵”。《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 )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