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论坛文化艺术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光明先生告诉我:青年画虎名家丛军滋,最近多幅作品被韩国收藏家以高价收藏,值得祝贺,并送我一本丛军滋艺术作品画册。
打开画册,一幅幅作品马上吸引了我的眼球。作品《朗月》,背景是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远处层林密布,一轮朗月浑圆如碧,一只虎安详地伫立在雪地上,似乎在倾听天籁之音,若梦若幻;那神情、那胡须、那皮毛,则一笔不苟,惟妙惟肖,简直可以呼之欲出。《秋嬉》,描绘的则是一对两情缱绻的山君,相拥相依,至亲至爱,情态可掬,妙趣天成;形的神韵,通过其头部低垂,亲昵以及关注的眼神,表达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
丛军滋,一位朴实的男子汉,祖籍山东,1971年生于东北边陲。先后入中央美院国画系、北京画院高研班王明明工作室深造。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不少作品多次获奖或被收藏。曾在北京、西安、广州、深圳、石家庄、无锡、金华、邯郸、汕头以及韩国等地办展。并多次被专业类报刊及电视台专题介绍,多幅作品在各大拍卖会竞拍成功。丛军滋现为北京职业画家,中国华侨画院理事,《中国绘画年鉴》编委。
采访军滋,发现军滋说话很谦虚,干事很认真。军滋从小就喜欢画画,尤其是对动物和植物有着特别的感应。谈到为什么选择专攻画虎时,军滋告诉我,他出生在东北,从小就听到了很多有关虎的故事。虎,谓之山君——因其雄强的骨骼,威猛的仪容,斑斓的色彩,威慑众生。君临山野,它的一声长嘶,足以使草木抖颤,大地低昂。感谢造物主赋予虎以无穷无尽的力量,因此,它孤独而不乏自信,在萆莽荒泽中一意纵横;自踏叶巡山,不离无所,一灵不昧,百兽皈依。著名学者刘再复“性格组合论”中谓虎除有它暴虐、凶悍之外,更不可忘记其温情、仁厚、人性的一面。
“婉娩白虎,优人是崇”。正因如此,古今善画虎者众,以画虎留名青史者却鲜。唐、宋李渐,辛成工,张道人;元、明包采,周耕山,尚喜;近代张善仔,高剑父,刘奎龄父子等,虽代不乏人,但也屈指可数。及至当代季则夫先生画虎,更是赋予了虎以更深、更广大的意蕴和内涵,独步画坛,使人称羡!
军滋学画虎,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力求创新。纵观他笔下的工笔虎,威中不失仁厚,猛中极尽温存,凶悍中含情脉脉,写景达其意,景随意缘生。画面中淡淡溢出的清新、质朴的气息,仿佛在娓娓诉说着画家的真挚情怀。平和生动的动物形象,幽美宁静的田园诗意,使观赏者暂时忘却了复杂、纷繁的社会现实,进入一片与世无争的精神家园。斯时斯地,一切迹近琐碎、犷悍、邪崇、妖冶、甜媚、孱弱的种种之恶态,似乎找不出一丝的踪影。在画家一系列的艺术作品中,有写实绘画的具体与生动,有写意文人画的飘逸与洒脱,有源自生活的质朴与自然,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更有来自画家个性的平实与俊秀。
军滋擅长画虎全赖潜心二字。他长期深入生活,通过细心地观察、临摹、写生,对虎的皮毛、骨骼乃至斑纹、胡须,若掌上观纹,成竹在胸。以东北虎为例,即使它尾巴上的斑纹也是极有讲究的。一般而言,雄虎是十一道斑纹,雌虎是十二道斑纹。虎的每一处细微特征巧妙地铭刻在画家的脑海中。虎也如人,有它的喜怒哀乐,有它的心态表情,丛军滋善于抓住老虎最平和、最安详刹那,将之刻画,并融入进人的思想情感。所以,看他的作品,没有狰狞恐怖,没有兽性骇人。
众所周知,工笔画的长处是精致严谨,细如毫芒,但容易谨毛而失貌,流于刻板。丛军滋用笔多取中锋,力透纸背,迹划刚劲,勒形准确。尤其在处理皮毛纹路上有自家技法,务使每一斑纹的起伏走向都与骨骼肌肉和身体扭转变化相一致。虎的每一个动作,如剔须、撕毛、钩爪、剪扑、腾挪等,皆活灵活现,跃然纸上。画家在汲取工笔画技法的基础上,大胆在构图和用笔上进行尝试,把小写意画法与工笔画法融为一体,避免了工笔精谨的匠气和写意粗率的空泛;同时,以丰富的笔墨语言表现出对象的鲜活和色彩的润丽,使得作品精于形象而意味横生,既具备了传统工笔的精微明丽又不乏现代文人写意的雅致、清逸。
当今时代,有人说是一个浮躁的时代,人浮躁、心浮躁、画更浮躁。画已成为批量生产的商品铺天盖地,然精品之作寥若晨星,潜心之作凤毛麟角。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之下,丛军滋的工笔虎艺术作品愈发显得光彩,备受海内外诸多藏家的青睐!《中国国门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