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文人与世博会

中国质量新闻网
●孟祥海
2010-07-11 10:35:54

   举世瞩目的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5月1日隆重开幕,此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它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纪录。

    当我们在为世博会欢欣鼓舞的同时,不要忘了那些为之呕心沥血的先驱们……

   在中国向国际展览局提交的申办材料中,有这样一句话:“最早见识世博会的中国人名叫王韬,他亲历了1867年的巴黎世博会。”

   他根据这次巴黎世博会的见闻,写下了《漫游随录》,他以精彩的文笔描写这次世博会的盛况。其中除了介绍世博会方方面面的情况外,还专门记载了一个广东戏班在世博会上演出的情景,这是首次见诸中国人笔墨的世博会印象。王韬是中国睁眼看世博会的第一人。

   李圭是晚清时期颇有远见的另一位传奇人物,他1876年远赴费城参加“万国博览会”,并为中国展馆拟定了门楼,上书“大清国”三字,横额为“物华天宝”,对联为:“集十八省大观,天工可夺;庆一百年盛会,友谊斯敦”。中国馆“陈物之地,小于日本,颇不敷用”,但备受世界各国观众瞩目。展示了中国的特色展品,使中国成为此届博览会“最成功的国家之一”。

   回国后,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环游地球新录》一书。翔实介绍了费城世博会的盛况,使中国人第一次比较真切地走进世博会。

   郭嵩焘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也是清政府派驻西方的第一位外交官。他代表清政府参加了1878年在巴黎举办的世博会。他亲自率员参加此届盛会的开幕式,参观中国的展览会所,会晤各国政要,每次看完回来之后,郭嵩焘就把自己关在房里,无比兴奋的用蝇头小楷在日记中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他还多次与外国官员探讨,甚至考虑过在上海设立博物馆。另外,当时晚清著名外交家和散文家黎庶昌所著《巴黎大会纪略》,是目前最详尽的记录1878年巴黎世博会的中文文献。

   1902年11月,梁启超创作了《新中国未来记》,借助虚拟性的叙事,直接陈述了有关上海世博会的创意设想,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复兴的想象,并由此开启了宪政派乌托邦小说的序列。这部小说寄托了梁氏的世博强国梦。

   张元济是中国文人中第一位深知世博会重要性并积极参与的人。1910年比利时世博之行对于张元济的触动很大,他特地为此写下了一篇《中国出洋赛会预备法议》寄回国内,发表在当时影响最大的《申报》和《东方杂志》上,并提出了“吾中国欲侧足与世界,不可不以赛会为之先导”的观点。

   走过百年沧桑,当世博会真真切切地来到了中华大地,来到了我们身边时,回首往事,我们不仅感慨万千,几代人的梦想,在今天终于实现了,一个崭新的世博会,正以包容开放的胸怀笑迎世界人民的到来。《中国国门时报》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