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明再对教育发言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10-07-11 10:49:44

    内容简介

   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日前在上海世界书局推出新著《再对教育发言》,该书收录了他近百篇教育时评文章,是他卸任之后对于教育再发言的合集。

   评论者认为,作为官员,他不回避教育及社会热点,能以政府视角来全面分析和把握问题;作为学者,他保守着知识分子特有的冷静和良知,敢言、能言、善言,并同时成为百姓心声的代言。本书编辑唐少波赋诗一首:曾居教育部,委作新闻官。妙语常出彩,民声未妄言。谈到自己出版的这本著作时,王旭明说,这本书包括了卸任发言人这一年多以来对人生,对社会,尤其是对教育现象的思考,无论是“冷眼看热点”、“锐眼看现实”,还是“另眼看文体”、“慧眼看别人”,直到“正眼看自己”都是他内心最真实最直接、最感情充沛的表达。在卸任之后,为何热衷发言时,他说:“人生在世有很多种行为,但有几种行为要泾渭分明:一种是私人行为,一种是职务行为。现在,我们很大程度上混淆了这两种行为。我坚持不能在私人行为中掺杂职务行为,反过头来也不能在职务中掺杂私人行为。我在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期间没有开过博客,就是害怕造成混淆,公众不知道我的发言到底是职务发言,还是个人发言。目前,我的博客是我的私人行为,不掺杂任何的官员色彩,是作为普通公民的发言和公开。”

    作者简介

   王旭明,男,大学毕业后做过七年中学老师,后为《中国教育报》记者、总编室主任,主任编辑,1998年调入教育部担任办公厅新闻处处长,2003年3月任办公厅副主任兼新闻办公室主任,同时出任教育部第三任新闻发言人。2008年7月卸任并任职教育部语文出版社社长至今。

   王旭明任新闻发言人时创新了新闻发布会形式,以真情、深刻和个性化表达,丰富了以新闻发言人为核心的新闻发布制度内涵。他的发布理念是“传达政策、提升理念、引发深刻、丰富情感”。王旭明著有《为了公开——我当新闻发言人》和教育评论集《再对教育发言》等。

    相关链接

    我为什么写博

    离开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的工作岗位已近两年。2009年,我出版了《为了公开——我当新闻发言人》一书,以作为对自己那段职业生涯的总结,也给后人提供一个标本。为了公开,是时代赋予我的新理念,也是政府和公众为我提供的可以展示的舞台。怀揣着这样的理念,理念已经深深地渗入了骨髓之中;眷恋着这样的舞台,政府和公众的一片深情已入魂魄。于是,在寻找,在摸索,终于有了博客的业余人生,这是另一个舞台。

   我基本上是网盲,写博,纯属偶然。一沾上便上瘾,而且很难戒掉。它自由、不受时空限制,也不受人摆布,尽情,随意而简单,却能表达那样复杂的情感、曲折的心理和难以言说的感受。真的,从此爱上了博客;真的,从此把他当成我未竟事业的延续;真的,把它当成了对我那么多深情好友的回报,也真的把它当成业余生活的提升。

   在这其中,最令我高兴的是,通过博客和博友进行交流,不断增加着恋人和恋己的勇气与力量。人生在世,当然要对宇宙、社会和人生各种问题进行思考并发表见解,尤其是对自己所熟悉的领域。由于多种原因,不说为美或说假话为美的理念在我们中间还流行着,我们还不能把正常人的判断都尽情的展现,但有了博客,这一切都成了可能。

   我本来是一个很愿意一个人在房间里边喝茶边听小夜曲的人,尤其喜欢听柴科夫斯基那略带伤感的俄罗斯古典音乐情调,如《第六交响曲悲怆》、如《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如《天鹅湖》、《胡桃夹子》等等。这是我的本性,也是天性。但人毕竟是社会人,同时也是因为职业的关系,让我不得不小别了自己的本性,小别了自己的爱好,投身到火热的社会生活中去,也形成了一些有悖于自己本性的性格。

   这些性格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喜欢尝试新鲜的事物,写博,不但让我的业余生活更加充实,还获得了认同感、成就感,自己发泄欲、创作欲也得到了实现。我的体会是,中国人生活得比较累,其中有一点是不能直接、真实地表达自己。有人说我直率,除了性格本身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我想自己带头讲讲一些心里话,明白话、非官话。

   特别想说的是,在博客上写文章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任何话题发表意见,并不受编辑的指定约束,在自由的状态写出来的东西才是最纯粹的。另外,在开通互动功能后,可以看到大量的留言:无耻的话,锻炼了自己的心理承受力;说的有道理的话,你提高了自己,表扬的话,听了很高兴。

   博客有时候像我的一个倾听者,能理解我所有的喜怒哀乐。写博客,给自己的情绪宣泄找到了一个途径。这个社会到处都有不公平,社会不公平是一个永恒的现实,如果总做公平梦,肯定得神经病,自己要给自己找乐子。

   看了我的评论文章,有人戏称我为“毒舌”。我承认,有时候确实“毒舌”,但是我都是无意的,可能一句话、一件事,就失去了一些朋友。其实,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孤独的堂吉诃德,因为这个人物既有着疯狂可笑的一面,又代表着高度的道德原则、无畏的精神、英雄的行为……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化身。从他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如果在现代社会多一些堂吉诃德,特别是知识分子中多一些,这个世界会更美好。

   这本书包括了这一年多以来对人生,对社会,尤其是对教育现象的思考,无论是“冷眼看热点”、“锐眼看现实”,还是“另眼看文体”、“慧眼看别人”,直到“正眼看自己”都是我内心最真实最直接、最感情充沛的表达。我愿意把它拿出来,如同一个新生命的诞生一样呈现在读者面前,并在所有读者关爱的目光中成长、成熟,不断完善自己,在春日的阳光中享受这份美好和温暖,在和风细雨中与智慧、与情感、与所有崇高善良的意愿交织在一起。我愿在这个纷纭复杂的社会中,在浮躁变幻的大千世界里,保持住自己任性、率性、高贵而痛苦的坚守。

   为了公开,我当新闻发言人;还是为了公开,我再对教育发言。让我们在书中相约,实现由心到心的抵达。(王旭明)

    《中国国门时报》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