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国 在青山秀水间怡情

中国质量新闻网
●舜 理
2010-07-14 18:41:21

   王治国,1939年生,贵州省贵阳市人。1963年9月毕业于贵州美院本科国画山水专业(与著名画家杨长槐是同窗七年学友)。1963年10月,分配到山西工作。出版过国画小册子。历年来在国家、省、地报刊、杂志发表作品不少。多次应邀参加地、省及海内外画展,多次获奖。作品编入《山西晋南绘画选集》、《运城地区美术作品集》、《老年书画作品集》;又编入北京国家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中国书画艺术促进会等部门出版的《二十世纪中华画苑撷英大画册》、《邓小平与香港回归》、《中国当代艺术家档案》、《中国艺术家传记》、《祖国颂大型艺术人物史志》、《中华脊梁共和国杰出人物大典》、《中华名家翰墨典藏》、《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等大型专辑。被评为特别金奖,授予“中国杰出艺术工作者”称号(现为运城地区美协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

   王先生今年71岁,但看上去身板硬朗,思维敏捷,不像70多岁的人。谈起书画、尤其是山水画,他滔滔不绝,颇有一些见解和经历。

   王先生认为艺术作品必须要有时代精神,他主张艺术家要继承传统,深入生活,反映时代,把艺术最深刻的美质植根于祖国文化的沃土之中。他追求古画的精密逼真与西方写实风格的融会贯通。以雄关大野为摹本,抒写山川大地天成之美,在自己的山水画艺术创作中完成了由古典走向现代的渐进转变。在技法上他认为要做到像盐溶于水那样,有味无痕,既不失中国画笔墨韵味之长,又能真实感人;既保持中国画的民族性、又能丰富、充实、达到感人至深的艺术目的。

   欣赏王治国先生的山水作品,犹如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使人进入了一个宁静恬适的世界。他的作品格调清雅、隽秀,但其中又融注着几分雄浑、刚健,给人以力量,给人以美感。

   王治国1939年生,祖籍贵州省贵阳市人。父亲是建筑设计工程师,6岁时父母双亡,孤苦伶仃的少年只好寄住在四伯父家生活,后来他发现三伯父会画山水画,便跟着三伯父学起画来(三伯父是贵阳市著名山水画家)。1949年贵阳解放后,这个孤儿受到国家关怀,每月供给生活费,还免费上了学。从小学、初中、美术附中直到大学本科山水专业毕业,一直享受国家给予的甲等助学金。他经常感恩地说:“我的生命和美术专业技能完全是国家给予的。党和国家是我的再生父母!”

   王治国的成功在于他对美术的执著追求。1963年9月他在贵州美院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到山西运城工作,先后在文化馆、百货公司、工会、市计生委等部门工作,工作中,他省吃俭用,经常背着画板,深入工厂、农村、商场,体验生活、描绘生活。给农民画过像,给工厂出过宣传栏。在当时的运城已小有名气。好景不长,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被说成“臭老九”,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一下就是八年,八年中,他打过石头、拉过土、担过茅粪、睡过牛棚。尽管生活很艰苦,“改造”中困难很多,但他始终不忘自己的美术专业,一有空就给村里绘制宣传栏,给村民画像,画风景速写,观察研究当地不同的山石结构、树木的特点和皺法,他的这些行动受到了领导的批评,说他是不务正业,“只专不红”,走的是“白专”道路,几次在会上公开批评。单位和上面的压力也动摇不了他搞美术专业的决心。后来,他结合“文化大革命”形势,多次给临汾某部队、运城某部队以及运城汽车站、钟楼底、火车站书写毛主席语录,绘毛主席巨幅画像。这样慢慢的又红起来了,专业也又拣起来了。

   “要想成功,必须深入。”王治国这样说。1984年,他调入原运城地区计生委,担任宣传指导站站长,管理运城地区13个县(市)的计划生育宣传工作。这份工作给他的艺术道路带来了机会,上任后,他一方面培训13个县(市)的宣传骨干,教他们“三会”:一会写美术字,二会搞专栏,三会画简单的广告画。另一方面又利用工作检查之便,深入到一些山区县(市)、沿黄河流域的县(市),边工作,边观察,边画速写,把当地的山石、树木、河流的特点以及风土人情都记下来、画下来,这样在美术学院学到的理论、方法、技能不断应用于实际,强化了他的绘画基本功。在此期间,又反复研究古今中外山水画各家各派的皺法,把素描、色彩的一些特点吸收应用于山水画中,这样既保存了山水画的传统技法,又增添了韵味和感染力。《中国国门时报》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