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检验检疫局与台湾开展检验检疫交流纪实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10-07-15 12:55:42

两岸质检合作显出“样本”

———厦门检验检疫局与台湾开展检验检疫交流纪实

洪 钧

   台湾海峡很宽,令两岸隔阂了半个多世纪;台湾海峡又很窄,退潮时距离最近的厦门小嶝岛和台湾小金门岛鸡犬相闻。

   隔着一湾浅浅的海峡,厦门站在了两岸交流的前沿;而厦门检验检疫局也成了两岸检验检疫系统交流合作的先行者。四年来,300多封电子邮件往来,数千次电话沟通,50多批300多人次的往来,开启了一场跨越海峡的对话,实现了两岸涉检机构的全面接触,为两岸质检合作交流提交了一份沉甸甸的“厦门样本”。

    开启两岸对话新时代

   历史进入21世纪,架设在厦门与金门之间的“黄金水道”重新担负起沟通两岸的重要责任。从此,台商从这里进出,台胞从这里返乡,对台小额贸易一派繁荣。与台湾一水之隔的厦门逐渐成为两岸经贸合作和交流交往的重要地区。

   两岸的贸易往来逐渐增多,对检验检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快速通关又要把好质量安全,而此时,大陆与台湾相互间的检验检疫政策都知之不多。怎么办?厦门检验检疫局局长詹思明提出:“大陆对台检验检疫工作没有现成模式,我们地处对台前沿,就应该先行先试。”

   2008年7月23日,“把厦门作为落实惠台检验检疫政策示范区”的内容被写进了国家质检总局与厦门市政府的会议纪要里。“先行先试要打开一个口,首先要交流沟通,打破目前的僵局。”詹思明表示。

    于是,一场跨越海峡的对话开始了。

    实现两岸质检全接触

   半个多世纪以来,两岸检验检疫机构互不来往,对话谈何容易。厦门检验检疫局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关系,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向对岸展示自己的善意和友好。

   海峡论坛、投洽会、台交会……一系列涉台活动中,总能看到厦门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的身影。他们服务展会,帮助人员和货物快速通关;他们主动作为,专门印制了繁体字的材料到现场宣传。

   正新、奇美、钢宇……一大批较早进入大陆市场的台企,对检验检疫部门竖起了大拇指,他们主动利用各自的人脉,为两岸对话牵线搭桥。

   2008年10月,一个足以被载入史册的日子。大陆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和台湾动植物防疫检疫发展协会在厦门成功举办“首届两岸农产品检验检疫研讨会”,来自两岸的100多名检验检疫专家、学者共聚一堂。这是两岸60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检验检疫交流活动。

    2008年12月底,厦门检验检疫局派出以局长詹思明为团长的参访团前往金门。

   2009年1月5日,台湾水族协会正式发函,邀请厦门检验检疫协会赴台,就甲鱼卵养殖、检疫管理等实质性框架合作事宜进行协商。

   随后,厦台交流交往逐渐热络。截至目前,台湾方面已有中国国民党、新民党、防疫检疫局、农委会、台湾粮农署、农渔业协会、台湾中兴大学和台湾食品企业负责人等200多人前来参访并建立了相应联络机制。

   与此同时,厦门检验检疫局也在国家质检总局的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各种渠道赴台考察,仅2009年就有18批30人次成行。今年5月3日至10日,厦门检验检疫局局长詹思明一行赴台考察,经过事前周密的准备,终于实现了与台湾“食品药物管理局”和“疾病管制局”接触的“破冰”之举,填补了闽台两岸检验检疫机构交流的两个空白。至此,厦门检验检疫局与台湾涉检机构全部建立了联系,为今后全方位地开展对台交流合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推动两岸往来便利化

   联络机制建立后,两岸涉检机构的沟通与交流开始进入常态化,人员与邮件往来更加频繁。以厦门为先行先试基地,加强检检合作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只要两岸交流有需要,我们随时可以组团出访台湾。”詹思明在全局办公会上明确表态。

   今年5月7日,在会见台湾“标准检验局”局长陈介山的时候,詹思明提议,希望能根据闽台贸易的情况,选择部分商品作为试点,率先与台湾方面合作开展产品标准比较和实验室比对试验等技术交流。陈介山对此充分认同。

   5月10日,台湾电子检验中心“迫不及待”地派员前来回访,就开展实验室比对试验等技术合作进行进一步磋商。

   事实上,两岸深入交流带来一系列先行先试措施已悄然“开花结果”。在防控甲型H1N1流感期间,厦门检验检疫局通过金门红十字会,与金门卫生检疫部门就甲型H1N1流感高危人群情况通报、重大疫情通报建立了双向直接沟通机制。此外,厦门检验检疫局还率先赴台对29家甲鱼养殖场进行考核认可,实现两岸农产品基地互认“零”的突破。

   如今,厦门不仅是大陆最大的台湾水果进口口岸,而且以甲鱼卵为起点的两岸动物检疫合作序幕也已拉开。《中国国门时报》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