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玉衣出土震惊考古界

新华日报
2010-07-16 13:10:30

    神秘西汉王侯级大墓现身盱眙

    金缕玉衣出土震惊考古界

陪葬墓6号墓

现场出土的金缕玉衣片

玉棺细部

    14日,淮安盱眙大云山山顶,一座西汉早期的王侯级陵园的考古现场首次对媒体开放。

   站在规模最大的一号墓前,不少记者发出惊叹声,2000多年前,在石头山顶上,工匠们在比两个篮球场还大的范围内,用凿子凿出了一个深达20米的墓室,且南北还各有一条墓道,墓道坡度超过40度,进入墓室要走过100多米的距离。由于民工清理淤土时,无法将两轮车推出陡且长的墓道,只能在古墓外,用一辆翻斗车来来回回往外运。可想而知,在没有机械化设备的西汉,这绝对是一项浩大工程。

   这只是三座大墓中的一座,整个墓园的恢宏、壮观,让多年从事汉代考古的李则斌领队也直称“震撼”: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考古显示周边有500米见方的围墙,陵园内发现多处夯土台基及瓦砾,说明当时沿陵园道路两侧有密集的建筑群,三座大墓呈高等级的“中”字形,东西排列,各种等级的陪葬墓多达13处,此外还有武器坑和车马坑。

    金缕玉衣印证墓主王侯身份

   在考古队员的带领下,记者进入了一号墓,30多名技工正在墓室的各处忙碌着,或是清理错金铜器边的泥土,或是用塑料布盖住色彩鲜艳的漆器,防止氧化。

   墓室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很多破碎、凌乱的棺椁板,厚度约20厘米,经历2000年仍显厚实而坚固。据工作人员介绍,棺椁分为外椁、内椁和棺三层,残留的棺板上,还可以看出有红色的漆皮。棺内的泥土仍有半米多未清理干净,考古人员从土中取出缺了一个角的玉片说:“这就是金缕玉衣上的,一号墓和二号墓中都出土了金缕玉衣。部分玉衣上金丝保存相当完好,可以看出当年的编织工艺。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因为此前全国各地只发现过8套金缕玉衣。

   而更惊人的发现,是二号墓的玉棺。此前,只有河北满城和徐州狮子山两处发现过玉棺。考古队员掀开塑料布的一角,露出塌掉的棺板一角,棺板内侧镶嵌着大量菱形的玉片,空隙处用带有纹饰的圆形玉璧,空隙处用金箔条和银箔条贴边,金、银、玉三色交织,显得精美异常。大云山的发现,解决了考古界悬而未决的问题,为玉片贴在棺内而不是棺外提供了实物证据。

   玉衣和玉棺,是墓主尊贵身份的证据。玉衣是汉代高规格的丧葬殓服,用金线将玉片连缀成人体形状,只有皇帝、诸侯王和极少数近臣才能使用,其他贵族只能使用银缕玉衣和铜缕玉衣。综合其他考古证据,该墓主人应该是某一位诸侯王,而侯一级的人物用金缕玉衣都属于僭越。尽管历史上的确出现过僭越的情况,但是能建设如此大规模陵园并享用金缕玉衣的,身份绝不会低于王侯。

   在一号墓的右前方,是一个车马坑,在狭长的坑道里,排列着四辆马车。考古队员形象地称之为一个车库四个车位。清理尚未完成,现场只能见到半个漆过的车轮。据介绍,车身上配有大量青铜饰件,连殉葬的马匹脖子上,都有青铜制作的饰品。

   在陵园围墙外,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两个武器坑,从中发现了大量的矛、铁戟、弩机、箭簇等,一个漆器箭箙(即装箭的箭壶)只有实用器的一半大小,明显是一件陪葬的冥器。

    4名盗墓者离奇死亡牵出考古大发现

    大云山汉墓,是因一起盗墓大案进入人们视线的。

   2009年初,当地人与河南等地的盗墓者共14人,合股购置炸药等盗墓工具,对一号墓进行盗掘,当他们急不可耐地进入坑道时,有4人摔死或中毒死亡。这一轰动一时的盗墓大案,使得大云山汉墓广为人知,文物部门随即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好在盗墓者并未进入墓室,4人就死在北墓道距离墓室几米远的地方。但实际上,他们并非该墓的第一批盗掘者,早在东汉晚期,一号墓就曾遭到大规模的盗掘。

   考古显示,东汉晚期,有一大群人挖开了墓顶,进入墓室,疯狂掠夺墓中值钱的文物,并把墓中翻得乱七八糟,带有明显的报复泄愤特点。金缕玉衣就是此时受到破坏的,这群人抽走了金丝,砸碎了玉片。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金线可以熔化转化成财富,而玉在古代是身份的象征,普通人不能持有,因为无法流通,被当作废品留在了墓中。在墓室中,考古队发现了几十把遗留的木铲,这是东汉盗墓者的罪证,现在却也成了文物。

   墓中一段残留的外椁,表明这座墓营建时的精心:外椁的外侧,堆积了20多厘米的木炭,用来吸湿防潮,有助于尸体防腐;木炭外,是一层青膏泥,这种泥粘性极强,渗透性极低,可以将墓室密封。与外界的隔绝,保持小环境的恒定,对于墓主尸体保存是至关重要的。可惜的是,目前尚未发现墓主人的尸骸,据分析,原因应该是东汉盗墓贼对墓葬进行了破坏。

   尽管如此,一号墓中仍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而八号墓的命运则悲惨很多,在古代就遭到了毁灭性的盗掘,现场几乎没有出土文物,整个墓室曾被放火焚烧,以至于墓室内填土都烧成了和红砖相似的颜色。

   在当地人眼里,这两座汉墓的所在都是灵异的,一号墓被盗的大坑,形成了水坑,当地人称为“龙塘”,而八号墓被叫作“仙人洞”,在此开山采石的老板们常带着猪头等祭品去烧纸,祈祷财源滚滚。也正因为如此,周边的山石都被采光了,八号墓却没人敢动,周边形成了30多米高的悬崖绝壁。

   而最可惜的是二号墓,在古代并未被盗,但却在前几年被盗了。所幸还留下了残缺不全的金缕玉衣。考古队员陈刚介绍说,盱眙在古代比较繁华,秦代36郡之一的东阳郡城,就在遗址南方2公里左右,墓园中的瓦当、板瓦等常常可以看到“东阳”字样的戳印。由于盱眙汉墓较多,而汉代又流行厚葬,因而从30多年前开始,盗墓贼就喜欢到这里捞一票。不过随着大云山汉墓的发掘,盱眙当地不仅加强了对盗墓的打击,而且停止了开矿采石,更多的汉墓有望得到更有力的保护。

    墓主身份仍然是个谜

   这座大墓的主人到底是谁?李则斌领队表示,目前还没有出土印章等指向墓主身份的文字性器物,因此墓主的身份仍然是个谜。

   记者查阅了《史记》和《汉书》等文献资料,发现在西汉初年,东阳曾经先后隶属于荆国、吴国,以及江都王的治所。

   刘邦称帝后,封堂兄刘贾为荆王,后淮南王英布造反,刘贾兵败被杀。《汉书》记载,荆国的都城就是东阳;之后,荆国被改作吴国,吴王刘濞在汉景帝在位时,联合楚赵等发动“七国之乱”,被太尉周亚夫击败,刘濞被杀;之后吴王所属之地被封给江都王,经历刘非、刘建父子二人,刘建因牵涉淮南王谋反,畏罪自杀,封国废除,成为广陵郡的一部分。

    此外,根据文献记载,东阳还出了一个堂邑侯陈婴,他与项羽同时起兵反秦,后归汉并受封。

   墓主会不会是荆国、吴王、两位江都王或堂邑侯中的某一位呢?也许下一步的考古会发现更有力的证据。

    本报记者 王宏伟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