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权印象
安黎霞
离开左权已经好多天了,耳边却总是回响着动听的左权民歌;眼前总是浮现着那片神奇秀美的红色热土;心里更是忘不掉左权人脸上亲切的笑容。
近日,我作为北京摄影函授学院21期学员有幸参加了山西摄影协会左权采风活动,近距离地触摸了这座位于太行山中部、唯一一座以中国抗日名将名字命名,素有“歌舞之乡”美称的县城——左权县。
那戏
来到左权,就不能不听左权民歌,看左权小花戏,而我们这次的行程恰逢左权县第二届“信合杯”民歌小花戏大赛决赛,在这里,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左权人文化激情,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
来到左权文化中心的时候,这里已经挤满了来看戏的人群,左权摄影协会的领导告诉我们,左权民歌、小花戏,在宋代已流传民间,明清时更广为传唱。曲调风格多样,唱词富有乡土气息,深刻反映了人民的苦与乐,爱与憎,“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内容紧扣时代脉搏。2007年以来,左权县政府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将每年的6月定为“文化活动月”,每三年举办一届左权民歌小花戏大奖赛,让这种根植于民间的文化艺术,更加焕发出了青春和活力。
当我们随着拥挤的人流进入剧场,剧场里已经座无虚席,在过道里,走廊里,大门口都挤满了人,演出了人群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有4、5岁的儿童,而一些来看演出的小朋友不断的围坐在演出人员的四周,娴熟地跳着各种动作,也不乏有调皮的男娃做一些搞笑动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演出开始了,无论是台上的演员还是台下的观众,同样专注的神情,同样投入的表情,让在场的摄友们应接不暇,一会镜头对准演员,描述表演的精湛,一会又拉长镜头,抓拍观众的陶醉,他们有的趴在舞台边上,有的蹲在角落里,有的支着三脚架,有的溜达到场外,从不同的视角记录着这种热情、记录着自己的感动,一个个故事在画面上定格,一个个角色在镜头中张扬,一个个舞姿在激情中荡漾。
比赛开始已近两个小时了,剧场外还是人头攒动,一位大娘告诉我,她是带着孙女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赶来的,由于没有买到票,只好在外面听一听了,虽然看不到演出,但是听到这熟悉的旋律还是感到满足,说这话,大娘满脸神往,我立马抓起相机拍下这个瞬间。
由于第二天还有活动,比赛快结束的时候,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剧场,驱车经过十字路口的时候,路口的大屏幕正在进行比赛现场的直播,大屏幕下面聚满了男女老少,或坐、或站、或跳、或唱。
“歌舞是左权人的灵魂,在这里,人人都会唱民歌、个个都会跳花戏,不管男女老少,平时无论谁家有喜事,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要出来跳小花戏,唱民歌”……..接待我们的左权地税局陆局长在回宾馆的路上不停的介绍民歌、小花戏的魅力。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想,有根植于民间,焕发于时代的左权民歌、小花戏为代表的艺术之花,有“万首民歌千出戏”,文化部“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美誉的左权,必将震撼全国,走向世界。
那景
进入左权县,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座高低起伏的群山,左权县是太行山主峰所在,地势高峻,峰峦起伏,境内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北国雄风和江南秀色于一体,具有华山之险、黄山之美、桂林之秀、庐山之峻、延安之称,以宏、险、奇、惊、峻、幽、秀等特色在太行山区独树一帜。
“左权风光,雄秀太行”是对她的评价。“太行山似海,波澜壮天地;山峡十九转,奇峰当面立。”这是陈毅元帅《过太行山书怀》对她的赞美。
从县城出来,一路向南,路边的山壁看到的是越来越多太行山特点的断层岩,这里的山巍峨秀丽,形态各异,漳河两岸奇峰突兀、怪石嶙峋,海拔虽然不高,却也能看到一些险峻的气势。看到这样的美景,摄友们纷纷掏出“长枪短炮”,于是不同角度、不同特点、不同风格的群山就定格成一组组美丽的图画。
来到山顶,放眼望去,山一直连绵到远处,消失在模糊的天光中,远处的群山象巨人、象乌龟、象舞动的龙……向下望去,山下、两边,近处、远处,绿树成荫,层层叠叠,连绵不绝,站在高山上,蓝天下,人在画中游,画在心中移。
一路前行,不觉来到麻田镇,这里不仅素有“太行山上小江南”之美誉,而且因为中共中央北方局及八路军总部驻扎最久的太行山老革命根据地而被称为太行山上“小延安”,成为闻名遐迩的红色旅游胜地。
秀美的山川和红色的景观是左权旅游景观中的两支奇葩,珠联璧合,流光溢彩。我们此次采风团不仅领略的太行山秀美的风光,更主要的是在震惊日寇、闻名中外的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感受到了先辈在艰苦的环境中不屈不挠的革命斗志;在雄伟悲壮的抗日名将左权殉国纪念地——十字岭,又仿佛聆听了英雄舍生取义的呐喊,在太行革命根据地第一个民主政权发祥地——桐峪晋冀豫临时参议会旧址纪念馆,再次看到了民主革命的火焰在这里熠熠生辉。
千百年来,太行山的怀抱,温暖着保护着她赖以生存的生命,在她的呵护下,百姓安居乐业,其乐融融,虽苦,却乐观快乐,对美好生活充满了向往和追求;在她的呵护下,革命的火种燃成燎原之势,成就了千里江山红旗招展,惊天地、泣鬼神的伟业,日升日落,她永远昂首挺胸的告诉人们:我见证这些世世代代生活在太行山的英雄们,他们在命运中的生死歌哭和悲欢离合。
那人
著名作家赵树理在左权县横岭和峧沟村创作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著名导演吴天明拍摄了电影《老井》,这些文学作品和电影塑造了一个个不屈不挠、敢于斗争、乐观向上、灵动鲜活的人物,这些人物的原型都来自于左权的山村,我想这正是左权人民精神风貌的写照。
在左权采风两天的时间里,我们时时被这里淳朴的民风和善良的笑容所感动,一次次记住了那些温暖感人情节,捕捉了太行山动人的心跳。
来到左权,接待的是地税局陆局长和摄影协会邢秘书长,一脸暖暖的笑容,让我们一路旅途的劳顿顿时释然,宾至如归的感觉油然而生,而在随后的行程中,细腻的关怀和温和的微笑一路相随,在左权的两天就这样充实而快乐的度过。
迎着阳光,一位老人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在光线的作用下,老人饱经沧桑的笑容显的格外生动,于是,我们举起了镜头,老人没有丝毫的做作,恬静、安详的神态定格在了我们的心中。
在老井村,一位40多岁的正在干活的聋哑妇女进入我们的镜头,没有任何羞涩,我们拍完后,她又吃力地抱起一袋粮食迈着蹒跚的脚步消失在小巷的尽头,那种平静的态度和内心坚韧的力量凝聚成一种风景。
“亲疙瘩”小导游、村头嬉戏的儿童、走街串巷的货郎、打牌的妇女、捧着大碗吃饭的后生、蹒跚的老人…….,在两天的采风中,一张张生动的脸庞,一幅幅生活的画卷,一个个有趣的花絮,在镜头中定格,在记忆中留存。
左权,一个纯朴宁静的家园,太行,一个山色秀丽的仙境,这是千百年来左权民间文化艺术的沉淀,这是左权将军的英灵发挥到极致的光芒,是太行山养育了左权人民,而左权人民又将太行精神不断传扬,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民。
离开左权了,挥手告别,人影渐渐远去,石屋渐渐远去,山峦渐渐远去,歌的甜美、舞的灵动、山的秀美、人的淳朴、都成为心中难舍的情节,左权,我还会再来!太行山,我还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