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您啥时休产假?

上海证券报
2010-08-12 09:33:44

    陈鸿斌

   对于日本何以迟迟无法走出衰退阴影,人们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但日本全国上下却似乎对此形成了一种共识:罪魁祸首就是人口的老龄化和出生率下降。日本的老龄化程度在全世界遥遥领先,这既导致需求下降,又使得工作年龄人口趋于减少。为了制止出生率的下降趋势,这些年来日本出台了各种措施,竭尽全力推动出生率的回升。呼吁广大男性配合妻子,在培育下一代上多花些精力和时间,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

   作为一个儒教色彩非常浓厚的国家,男主外、女主内,在日本是根深蒂固的社会观念。女人做家务、领孩子是天经地义,而在家里油瓶倒了也不扶的男人,在日本司空见惯。相关的调查数据就足可说明这一点。在拥有6岁以下小孩的家庭中,男子平均每天做家务、领孩子的时间分别为:瑞典3小时21分,美国3小时13分,法国2小时30分,德国3小时,而日本仅为1小时。过去日本经济发展还顺利时,妇女大多为家庭主妇,她们也只能认了,因为她们的丈夫在挣钱养家。然而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人的收入水平降低了,仅靠男人的工资过日子,就不无几分艰难,于是妇女们纷纷走出家门,去参加全日制或非全日制的工作,以贴补家用。在这一背景下,妻子们在下班后再忙于料理家务,还要抚养孩子,实在是有些力不从心。且不说多生孩子的经济负担,就从精力上来看,她们也实在无能为力。有鉴于此,日本有关部门认为必须大声疾呼改变社会风气,让男性也为培养下一代尽心尽力,这样才有利于推动出生率的回升。

   从1999年开始,日本厚生劳动省就印制了大量宣传画,明确提出口号:不在培养孩子上尽力的男人,就不配当父亲。但尽管如此,十多年来这一状况并未发生任何变化,出生率仍在一路走低。即便丈夫希望为妻子分担家务,往往也有心无力,因为没有时间。大多数日本工薪阶层都是一早出门,很晚才回家。到家时早已疲惫不堪,怎么还会有精力干家务呢?许多三四十岁的企业骨干,大多每周工作时间长达60小时之多,晚上8点前能回到家里的人并不多。上世纪80年代,三分之二的日本妇女都是全职家庭主妇,但10年后上班工作的妇女已超过了家庭主妇人数,如今当然是上班的女性更多了。家中有未成年孩子的家庭中,60%以上的主妇都在工作。即便那些仍在全力操持家务的妇女,对这一角色心甘情愿的也寥寥无几。其实,即便妻子不工作全力以赴照顾家庭,但若得不到丈夫的配合,她们要把家务活全顶下来也并非易事。不少妇女虽然只有一个孩子,可已经整天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是怨声载道,根本无法想象她们会再生一个孩子。看来,只靠号召是无济于事的,必须建立相应的机制。相关的调查结果也表明:丈夫干家务和领孩子时间越多的家庭,有两个孩子的概率就越高。于是今年6月30日,日本国会通过了《育儿·护理休假法》修正案,明确规定男子也可以休产假3个月。在孩子上小学之前,如孩子生病,每年可休息5天在家照料孩子。

   修正案规定,如果生育第二胎,则夫妇双方的产假还可以增加10天。原先部分企业曾规定妻子为家庭主妇的不得休产假,如今修正案明确规定不管妻子是否有工作,只要生了孩子,男子均可休产假。尽管法律早就做出了明文规定,但以2008年为例,这一年妇女享受产假的为90.6%,而男子仅为1.23%。道理很简单:你休假3个月后,还能保证回到原先的岗位吗?

   社会观念是相当顽固的,很难轻易改变。许多企业的管理层便对这一修正案嗤之以鼻。至少在目前的企业评价体系中,仍然是将“以公司为家”、“公而忘私”作为表彰员工的基本标准,他们根本不可能鼓励员工回家抱孩子。想要让日本像北欧国家那样,男性员工也能工作和家庭两不误,目前看来还不现实。据日本一家研究机构的调查,目前希望休产假的男性虽有所增加,但也就只有30%。于是厚生劳动省便树立了东京文京区长和长野县一位市长休产假的范例,希望能有更多的男性加入其行列。如今总算有一些小伙子希望能兼顾家庭和工作这两头。横滨市副市长在休产假半年后,对妻子的艰辛也有了很深的体会,认为此举对男性而言非常必要。休假不仅加深了父亲与子女的感情,而且会促使夫妻关系更加和睦,甚至更多地感受到了人生的价值,所以在工作中的视野也更加开阔了。再说,希望早点回家享受天伦之乐,还能迫使员工提高工作效率,所以此举应是一举多得。

   但是,生育率降低涉及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多因素,绝非出台某项单一的措施就能解决的。例如,入托难的问题在日本就长期未能得以解决。更重要的是,年轻人是否对未来看好。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日本的生育率恐怕是难以提高的。

    (作者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信息所所长)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