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体制改革结出硕果 东方大地迎来文化春天

半岛网
2010-08-12 11:39:47

    大潮涌动,扬帆起航!

    写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之际(上篇)

    编者按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共同推动社会前进。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局面。“十二五”以至更长时期里,如何继续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愈发显得重要而紧迫。8月13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将在青岛举行,本报特刊发这组报道,希望能给广大关心文化产业发展的读者,带来有益的思考。

   “文化是一个国家客厅里的字画。”一位文化学者用诗一样的语言这样为文化定性。还有文化学者说,文化是经济的养育系统。从2000年10月我国第一次明确提出“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距今已经10年,10年来,我国的文化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文化产业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首次将文化体制改革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文化产业驶上快车道,文化体制改革被逐步引向深入,文化产业“景色百般、气象万千”。展望未来,改革的大潮涌动,满载中国希望的文化巨轮已扬帆起航!

    1 东方大地迎来文化的春天

   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丹麦未来学家沃尔夫·伦森曾这样预测:人类在经历狩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之后,将进入一个以关注梦想、历险、精神及情感生活为特征的梦想社会,人们消费的注意力将主要转移到精神需要。

    未来学家的预测,为文化引领未来写上了生动的注脚。

   对于文化的偏爱,20世纪声誉卓著、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之一、英国哲学家罗素堪称代表。“没有什么力量能超越或代替思想对社会进步的影响。”上世纪掷地有声的表达,至今响彻在新时代的上空。

   的确,纵观世界发展趋势,主要发达国家在进入工业化、信息化社会后,正率先进入一个由精神消费需求为特征的文化社会,与之呼应,文化产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迅速崛起,成为国民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之一。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消费类视听技术文化产品的出口额就达600亿美元,超过航空、航天成为出口第一大产品;在印度,迅速成长起来的电影已经对好莱坞产生了冲击;在韩国,“韩剧”在周边国家几乎是一夜开花……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王德岩表示,文化产业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直接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他看来,市场经济模式将文化产品纳入了大众消费领域,使文化的经济价值在产业化的过程中获得了最大的实现。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速了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要求文化产品必须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努力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同时,文化产业本身也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可以优化国家产业结构,有利于繁荣经济,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利于全面实现社会进步。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恩格尔系数逐渐降低,用于文化教育的消费支出越来越多,引起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文化产业的发展顺理成章。同时,广大群众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文化产业的消费市场得到极大开发,让文化产业的发展更是如鱼得水。

    向文化产业进军,时不我待!

    迎春花叫醒了春天,文化化身的精灵与春天握手。

    2 十年赶超百年的“中国速度”

    事实上,对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中国至少在十年前就开始了探索。

   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第一次在中央文件中正式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随后,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报告详尽地论述了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作用、发展要求、目的等。

   2005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将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作为“十一五”期间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措施,指明了未来5年的发展方向。

   2006年是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2006年1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发出了改革全面推开的信号;同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作为指导“十一五”期间我国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发展任务以及战略方针。

   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首次将文化体制改革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

    ……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利环境。”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陈少峰表示,在过去的十年中,政府对发展文化产业的扶持举措接连不断,政策的利好则带来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良机。据国家统计局估算,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8400亿元左右,比2008年现价增长10%,快于同期GDP现价增速3.2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文化产业”在我国政策中从概念提出到不断落实、深化,并逐步形成较为系统的文化政策体体系,只经历了不到7年的时间,“这个成就是十分巨大的。”在《关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进程和政策法规体系的报告》中,北京大学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王德岩等专家如是评价。

    有专家测算,中国文化产业的10年,走过了发达国家近100年的发展道路。

    3 华丽衣衫缀上“中国纽扣”

    一声号角响起,吹响了文化产业进军的集结号;

    一阵东风拂过,拂开了华夏文明争艳的智慧花。

   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出突破万亿,图书、报纸、电子出版物品种和总量连续5年稳居世界首位;广播电视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的电子传媒,有线电视用户达1.5亿户;日均生产电视剧40集,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电视剧生产国;去年我国共创作动画片322部17万分钟、网络游戏行业产值达到285亿元……

   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湖南、辽宁等省区市,踊跃加入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行列中来,纷纷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一大批有活力、有实力、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脱颖而出,新华文轩、光线传媒、歌华有线、电广传媒、华谊兄弟等文化企业先后上市,资产和营业收入过亿元的文化企业数量大幅攀升……

   我们看到,2010年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200多家中国出版企业携近1万种外向型图书集体亮相,在国际出版界掀起一场“中国旋风”;

   我们看到,2010年4月举行的法国戛纳电视节上,无锡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的原创动漫作品《西游记》以一集10万美元的价格,刷新了亚洲动漫海外发行价的新纪录。

   在北京,有着20年提琴制造历史的北京平谷区,正在将传统的乐器制造产业向文化产业升级,未来的平谷区将以乐器制造为基础,建设一个集研发、生产、交易、创作、演出、展览为一体的中国音乐产业园区,打造中国的乐谷,2009年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房地产业等行业,仅次于金融业,在第三产业中位居第二;

   在上海,2009年该市文化产业总产出达到3555亿元,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9.5%,为了扶持更多文化企业快速发展,当地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推进上海市文化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今后5年,国家开发银行对上海市文化产业支持的融资规模可达300亿元;

    在深圳,最近5年,该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以年均增长超25%的速度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深圳继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物流业之后的第四大支柱产业,2010年5月举行的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吸引了1万余名海外采购商,总成交额超过千亿元;

   在长春,根据各区市自身特色,该市包装、规划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大到文博会、休闲博览会等大型文化产业相关活动从未间断,小到品牌促进会、魔术协会、设计师协会等文化类协会遍地开花,带动了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2009年,该市文化产业从业者达到1.48万余户,从业人员近15万人。

    文化产业这件外套上,缀上了越来越多的“中国纽扣”!

    文化发展带来的新气象,编织华夏神州道道亮丽风景,无不让我们振奋、让我们自豪!

    4 改革创新中找寻“活力源头”

   柳暗花明春江暖,千帆竞发景色新。过去的十年已带着荣耀而去,下一个十年,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在哪里?文化发展的活力何以得到保持?

    改革,毫无疑问,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长影的兴衰就是最好的证明:

   作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长春电影制片厂在连续6年亏损后,在1998年注册为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彻底告别事业体制。参照世界最先进的电影工业模式,长影以电影创作为龙头,拉动旅游、电视等相关产业发展,相关产业发展后再反哺电影创作,如今的长影,已形成了电影、电视、洗印、旅游比翼齐飞的四大产业,年利润稳定在3000万元以上。摆脱了生存困境的长影,积极投入电影创作,成功地推出了《导火线》《耳朵大有福》等影片,不仅成功实现了以副业养主业的设想,还取得了电影事业本身的突破。

   文化体制改革之后,我国文化产业在短时间内发展迅猛,已经从探索、起步、培育的初级阶段,开始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晓明介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调查,我国文化产品总额占到了全球的20%。不过,中国的“第一出口大国”仅仅是在制造方面,在文化创意上,我们大而不强。

   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在于创意的匮乏。文化创意是文化产业的龙头。英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创意历练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利用公共政策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创意产业使英国从一个世界制造工厂转型为“世界创意中心”,在音乐、设计、电影、视频游戏等领域的发展均走在世界前列。

   在《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明确指出了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九大重点产业,其中文化创意成为重中之重。

   2009年在南京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指出,必须以思想的新解放推动改革取得新突破,必须坚决革除体制性障碍,形成有利于文化发展的体制环境,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必须以改革促发展、用发展的成果检验改革的成效,必须不断完善政策、用足好政策,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用精彩纷呈的文化产品向世界讲述精彩的中国故事,努力满足着人民群众日趋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并且日益成为国民经济中新的增长极,既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出路,也是目标。

    搏击沧海显本色,英雄中国弄潮儿。

    迎着旭日,迎着东风,名叫中国的文化巨轮正扬帆出海!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