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书法:毕胜
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从首批护航至今,两年半来,9批次近7000名官兵,成功护送中外船舶4000艘。其中中国船舶占53.3%,外国船舶占46.7%。先后接护被海盗释放船舶8艘,接护遭海盗袭击船舶1艘,营救遭海盗登船袭击船舶2艘,解救被海盗追击船舶29次40艘,救助外国船舶2艘。创造了被护船舶100%安全、编队自身100%安全、对外交往100%安全的骄人战绩。
一
去年6月的一个夜晚,中央电视台正在播放第6批护航编队出征的实况。忽然,荧屏上一个熟悉的身影把我吸引住了:身材魁梧,神情严峻,满身透出一股标准军人的豪气——詹建中,没错,是海军某部两栖侦察队队长詹建中。
2008年汶川地震。我是在抗震救灾第一线采访时结识詹建中的。5月17日,詹建中率领突击队奔赴汉旺镇的天池乡和清平乡,搜寻、营救受困群众。他们攀悬崖、跨断桥、游过冰凉刺骨的堰塞湖,历经惊心动魄的36小时,救助出了已陷入绝境的142名群众,其中重伤员18人。
“作为一名军人,我永远听从祖国与人民的召唤!”这是詹建中的抗震誓言。如今,这位全军“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为了维护国家战略利益,又加入了护航的编队中。
詹建中被任命为第6批护航编队特战分队指挥员,出航前,他组织全体特战队员进行了半个月的“魔鬼训练”。他们每天都要进行15小时以上的动态射击、隐蔽渗透、临检拿捕、舰船攀爬、舱室搜索等科目的强化训练,还要交错进行机枪、闪光弹、爆震弹、猎人捕捉器等特殊训练。每天训练间隙,每名队员还要一次性完成100个仰卧起坐、100个俯卧撑和100个蛙跳,完成2次包括13项内容的突破沙滩极限障碍训练。每3天参加1次负重25公斤的5公里越野跑。
8月15日,编队执行第232次护航任务,12艘商船组成双纵队。由于“兰州”舰正在靠港补给,编队指挥员考虑到商船数量多、船队首尾距离长等情况,单舰护航风险大,决定派出一组特战队员,到船队左前方的“富源”号商船上实施随船护卫。
詹建中主动请缨,带领3名特战队员登上了“富源”号。他将人员分成两组,每4小时一班轮流瞭望警戒。白天,烈日当空,甲板翻腾着热浪。每次从哨位上下来,詹建中整个人像是从水中捞出来似的,皮靴里的脚背都烫起了水泡。而夜间值班,詹建中他们更是不敢有丝毫的疏忽。为了保证随时能快速投入战斗,他和队员们每天和衣而卧、拥枪入眠。
两天两夜的随船护卫任务完成后,“富源”号船长握着詹建中的手说:“你们不愧是护航尖兵,海盗克星!”
9月28日上午10时,“昆仑山”舰传出了“一级反海盗部署”战斗警报。
“特战队员快速进入各自战位!”詹建中一边向指挥室跑去,一边用对话机指挥特战队员。
此时,海面上两艘可疑小艇高速朝船队右侧驶来。詹建中立即下令向小艇方向发射爆震弹警告,3发爆震弹在空中炸响,但小艇没有减速,继续向船队逼近。詹建中果断命令重机枪手向小艇艇首方向实弹拦阻射击。“标尺打到15,目标小艇正前方,两个点射!”枪声震响,子弹在小艇前方溅起朵朵水花,小艇见势不好,慌忙掉头逃离。
4个多月护航,詹建中指挥特战队员处置了几十次突发情况,确保了被护船舶的安全。
从抗震英雄到护航尖兵,詹建中在践行着一名军人的职责!
起降于甲板之上,盘旋于海天之间;
紧急出动似苍鹰,垂直追击像利箭。
二
海军航空兵某团副团长刘进坤,率9636机组参与第三批护航行动,担负巡逻警戒、警示驱离、战斗输送、搜索救护和勤务运输等任务。
2009年8月6日16时,我国“振华25”号商船在亚丁湾西部海域遭遇疑似海盗船只。舰指命令9636机组立即起飞,紧急救援。
1小时28分后,直升机到达目标船上空,发现“振华25”号右舷3到4海里处,有七八艘小艇,正高速向“振华25”号包围机动。特战队员用信号弹示警,小船肆无忌惮。为了加大威慑,刘进坤决定降低飞行高度,400米、300米、200米……直升机已进入海盗武器射程范围,透过舷窗,只见海盗剑拔弩张,正把火箭筒和步枪对准直升机。
9636机组毫无畏惧,坚持用“超低空威逼、近距离压迫”,去威慑海盗的嚣张气焰。当直升机贴着洋面掠过海盗头顶时,特战队员发射的爆震弹也在半空连续爆响,形成强大的震慑力。对峙几分钟后,海盗顶不住了,只得转向逃离。
护航行动是一块“磨刀石”,它在磨砺护航官兵的意志和战斗力。
11月1日,编队执行既定护航任务。起航时,我国“骑士”号商船,因大风浪耽误行程,无法及时赶到集合点。为了不影响编队航行,编指命令9636机组,运送4名特战队员随“骑士”号护航。
直升机飞抵“骑士”号上空时,海上风急浪高,直升机保持平衡相当困难。更让刘进坤没有料到的是,商船甲板上并排竖立着4个塔吊,直升机只能从船的侧面进入,降落在其中两个塔吊之间的舱盖上。塔吊间距只有二十来米,而直升机旋翼长度却有12米。在塔吊之间穿进,就像驾机穿行于峡谷之间,操纵稍有偏差,旋翼就可能触及塔吊,后果不堪设想。但如果不把特战队员送上“骑士”号,商船随时可能遭遇海盗袭击,国家财产和同胞的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
刘进坤凭借平时练就的硬功夫,驾驶战鹰飞至船身右侧,悬停于中部两个塔吊之间,一边感受气流速度,一边寻找切入的最佳角度。他几次尝试降落,都在最后一刻,因风力突变,导致旋翼与塔吊的危险接近而被迫放弃。时间在一分一秒流逝,如不尽快降落,直升机连返航的油料都不够了。在一个持续的风头过后,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稳定期。刘进坤抓住这一时机,迅速调整直升机状态,保持侧滑与商船同步,当直升机准确地降落在舱盖中央时,船员们情不自禁地为海军飞行员的胆魄和高超的飞行技术而欢呼。
护航158天中,9636机组共实施起降217架次,成功解救并参与护送中外船舶580多艘,他们被称为“威震亚丁湾的护航雄鹰”。
一次次化解危机,一次次直面生死,一次次挑战极限!
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抒写了护航官兵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
三
“巢湖”舰官兵连续执行两批护航任务,历时276天,创造了海军主战舰艇护航时间最长的纪录;“微山湖”舰先后执行四批护航任务,历时550多天,全舰官兵两年中有一年半时间在护航中度过,创造了世界海军史上补给舰护航时间最长的纪录。
“微山湖”舰机电部门三级士官长符广海,2009年3月,他执行第一批护航任务时,哥哥不幸病逝。同年5月,父亲身患癌症急需手术,母亲也因患心脏病生活不能自理。符广海把个人的痛苦悄悄埋在心底,继续用“一流的水平”努力工作,他的岗位成为全舰的“示范岗”。2010年3月,“微山湖”舰再次起航执行第五、六批护航任务。面对忠孝难两全的痛苦抉择,符广海义无反顾,又踏上长达10个月的护航之路。9月底,他父亲病危,老人弥留之际惟一的愿望是见儿子一面。遥遥万里,山水相隔,小符只能按照家乡习俗,剪下自己一缕头发,托海军先遣组带回国内。得悉父亲握着他的头发离开人世的消息时,小符躲在住舱里痛哭了一场,然后跪在甲板上,朝着祖国和家乡的方向,给父亲磕了三个响头。擦干泪水,他又走向战位。
一位护航战士用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怀:
流动中我是国土,
护航时我是利剑!
从南中国海到亚丁湾,
不只是海域的变迁,
更是责任和使命的伸延。
我魂牵梦绕的祖国啊,
我深情挚爱的人民,
我的全部奋斗与牺牲都是为了您!
我的一切光荣与梦想也是为了您!
2011年7月2日,由“武汉”舰、“玉林”舰和“青海湖”舰组成的中国海军第9批护航编队,又一次出征了。
“为和平出征,为祖国护航”,亚丁湾将再一次见证中国海军官兵的忠诚、责任和雄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