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3"带领7月票房冲击15亿 国产片"还手乏力"

人民网
2011-08-01 11:00:32

   对正处于暑期档热映阶段的中国电影市场来说,刚刚过去的7月份票房成绩,简直就是一笔让人瞠目结舌的“糊涂账”。一方面,在进口片《功夫熊猫2》和《变形金刚3》的带领下,全月票房有望冲击15亿元人民币大关,创造中国电影市场新的月票房纪录;另一方面,国产片面对进口片“还手乏力”。尤其令人不解的是,在国产片为数不多的票房额度中,一些被公认是“烂片”的电影,票房却动辄过亿,撑起了当月国产电影的票房,而一些优秀的国产电影如《钢的琴》等,票房成绩却很不理想,以至于有媒体这样形容7月份的国产电影市场:烂片疯狂吸金,好片惨淡冷清。

   对《钢的琴》面临这样的市场冷遇,老实说我有点意外,但仔细一想,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对多年来已被所谓大片“惯坏”了的很多观众来说,《钢的琴》既没有超级大腕级的巨星加盟,又没有紧张刺激的情节以及抓人眼球的视听效果,对这样一部朴素而着重挖掘人的精神渴求与内在情怀的电影来说,要在如今的文化环境中取得令人满意的票房效果,过多的期望可能反而会失望。

   当然,在操作层面,《钢的琴》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该片虽然在东京电影节获了奖,但在营销宣传上却显得有些随意,片方既没有安排影片主创进行大量的宣传造势,也没有围绕影片策划出一些让人关注的“话题”。

   我和一位朋友谈到此片的营销时,她直言,《钢的琴》在这时候还拿“改片名”说事,说明太不会营销了。反观同样为艺术片的《观音山》,却因主演范冰冰、导演李玉频繁地全国巡回宣传,票房最终取得近8000万元的好成绩。

   一部电影,从趣味判断到价值判断再到艺术审美,除了对创作者本身的要求外,对观众也有一个如何判断乃至如何审美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电影产业化的同时,很多观众开始把电影当作一项纯粹的娱乐、一项茶余饭后可有可无的消遣。当然仍有不少观众,试图在电影中寻找那些能在精神层面给他们带来启发或震撼的东西。但相对于“娱乐至上”的潮流来说,这部分观众无疑已成了“小众”。这正如美国著名媒体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所说的那样:娱乐至死。

   值得欣慰的是,尽管《钢的琴》在票房数字上不够美,但仍有不少网友在力挺,他们认为,这种有情怀、有担当的电影才是中国电影人应该拍的。由此,对一切有追求的电影人来说,票房的一时失意或许不怕,怕的是从此陷入消沉。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