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演员难挑大梁 演技长了缘何票房低了?

人民网
2011-08-11 16:09:27

   近日,首轮“青春跑道·起跑篇——2011年上海京剧院夏季集训”汇报演出在逸夫舞台落幕。全本《龙潭鲍骆》及《投军别窑》《洪鸾喜》《将相和》《八珍汤》《九江口》《春闺梦》《搜孤救孤》七出流派纷呈行当齐全的传统折子戏接连上演,皆由上京青年演员担纲。点评会上,专家们在认可集训效果的同时,也指出,当今青年京剧演员演出的票房惨淡也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基本功显著提高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玉声说:“这次集训,各位任教老师的辛苦都没有白费,杨东虎的《九江口》唱有很大的提高,吕琳‘九奶奶’人物刻画也不错。”集训指导老师陈志清评价:“蓝天原来低音下不去,现在低音也下去了,高音现在也比较松弛,希望剧团能安排更多演出来继续锻炼他。 ”

   整体水平提高的同时,还是暴露出不少问题。“《龙潭鲍骆》现在浓缩在三个小时内,最后堂鼓打不动了,虽然三个小时是够长的,但以前这个戏一直要演四个小时的。现在陈麟一次能做四十个旋子,让人觉得不易,但在过去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研究所副所长张关正说。而集训老师陈淇则呼吁这样的集训排练应该更多些:“比如《春闺梦》是程派艺术高峰,青年演员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配备好的乐队都是不行的,这样的戏只有一次响排就演出远远不够。”

    舞美道具细节缺失

   青年演员稍显稚嫩也许是个时间问题,但是演出中暴露出来的舞美道具细节缺失,其实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国戏曲学院京剧流派班班主任郑重华说,“《八珍汤》中丫鬟的服装色彩不是很协调,而蝴蝶幕的红色、蓝色显得太过艳丽。”各位专家也纷纷反映,短打武生服装上的绒球耷拉在肩上,应该要别上去;《春闺梦》追光在排练时就提醒了几次,演出时还是出错;花脸化妆不够讲究……

   上海京剧院鼓师李朝贵一针见血:“现在音响太响了,演员、乐队都不用使劲,能磨练什么呢?现在我自己也不愿意看戏,很多程派、荀派演员演得太过了。程派戏有独到之处,但现在无限扩大特点,反成了缺点。希望教学从剧情人物出发,路子要正,不能一味迎合廉价的掌声。”

    青年演员票房令人愁

   45天集训不仅利于青年演员的发展,也称得上今年上海京剧舞台上的热闹活动,但依然受到票房不佳的困扰。上海京剧院院长孙重亮表示,“有客观的原因,但我们也要看到观众大量流失,我们要承担起修复京剧生态的责任。”

    由于京剧观众一向只认“角儿”,青年京剧演员挑大梁的演出,一直不火爆。今年有几次青年演员专场,安排在逸夫舞台的周日下午,只卖出了约100张票。为了票房,青年演员只能给名家名角当陪衬。对此,业内人士认为,现在演员都是从戏校直接进入国家院团,缺少了在区县剧团磨练经历,很难一举成名。而孙重亮则说:“我们剧院的演员比较封闭,不像其他院团的演员自己在努力开拓观众,希望各位演员在自己背后建立起粉丝团,把视野放宽,争取在五年后都能成角儿。”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