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积安演毛泽东获成功 童道明:神似比形似更重要

人民网
2011-08-12 11:03:31

   5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发在《大众电影》上,标题是:《最优秀的演员演最重要的角色》。我理想化地展望了一下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的新的艺术可能性,即突破所谓“特型演员”扮演领袖人物的模式,让“最优秀的演员演最重要的角色”。

    我们没有等得很久。两年之后,总政话剧团演出孟冰创作的《毛泽东在西柏坡的畅想》,他们没有外请“特型演员”,而是让他们剧团“最优秀的演员”之一的魏积安出演毛泽东,结果大获成功。总政话剧团这次舞台实践给予我们启发,它说明在领袖人物形象塑造中,“神似”是至关重要的,而我们现行的由“特型演员”扮演领袖人物的惯例,是基于对“形似”的过于偏重。“特型演员”中当然也有优秀演员,但再优秀的演员只要成了一而再再而三地在不同影视剧作品中扮演同一角色的所谓“特型演员”,便不可避免地、不同程度地出现模式化表演的痕迹与倾向,而“模式化表演”恰恰是现实主义表演艺术的大忌。

   魏积安的成功告诉我们:不追求“形似”,照样可以达到“神似”,这个成功即便在中国也不是孤例。

   1988年,北京青年艺术剧院上演《红茵兰马》,俄罗斯导演扎哈罗夫就不让扮演列宁的张秋歌做任何与列宁“形似”的努力,结果不仅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也得到了评论界的好评。记得有一篇剧评就说张秋歌一开始并不像列宁,后来越来越像列宁。这个“像”就是“神似”。张秋歌也就因为这个与列宁完全不“形似”的列宁一角的杰出创造,获得了中国戏剧演员的表演最高奖——梅花奖。

   这里还可以提一下濮存昕在电影《鲁迅》中的角色创造。如果导演看中“形似”,肯定不会选择濮存昕,因为他的身高比鲁迅高出20多厘米。导演看中的是这位优秀演员的精神能量。事实证明导演的选择是正确的。我参加过一个电影《鲁迅》的研讨会,与会的鲁迅专家一致赞扬濮存昕的表演,而且不约而同地用了“神似”二字。

   我们说“最优秀的演员演最重要的角色”,不仅看重他们的演技层面,更看重他们的精神层面,因为我们所期盼的“神似”要有赖于演员的诸多素质,包括他们的艺术素质、文化素质、人格素质等等。

   我是个现实主义者,我知道由“特型演员”扮演领袖人物的老例还会持续下去,我只是想说,既然我们已经有了张秋歌扮演列宁、魏积安扮演毛泽东的成功经验,我们为什么不能打开思路,更大胆地让中国当代一些最优秀的演员来演一演最重要的角色呢?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