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设计应传递书的"温度" 带给愉快阅读新体验

人民网
2011-08-16 10:06:01

《带一本书去巴黎》的内部页面以及京极堂系列的特色封面

   我常常会通过外表的装帧漂亮与否来判断一本书,虽然书的材质手感舒适与否、视觉悦目与否,都丝毫不能替代知识本身带给我们的光亮。但在一个信息过于充裕的时代,有网络加速度地传递着世界各地的新闻,有硬盘海量存储着我们一辈子都无法消化的知识,如何适量而又以更易被人们接受的方式传递这些知识,就显得很重要了——这时,书籍本身的质感、精心的编排方式,就能在这些知识的传递过程中,带给我们愉快的阅读体验。

   不过,正如日本设计师原研哉所言,书籍的魅力并不在于对信息的“传递”,而在于书籍对信息的“珍惜”。当我们用手轻触纸张的质感,脸颊与文字对视,空气中便开始弥漫着纸张油墨独有的味道:一张张纸翻过,图片、文字顺势跳跃,瞬间营造出一个书中的世界。可以说,书中每一个元素细至页码,对于这个握于手中的微型雕塑来说,都起着支撑与指引的作用——信息正是如此这般在我们的思绪间自然流淌。从这个角度来说,美丽的书籍起到了审美愉悦、乃至润泽心灵的作用。

    诗意设计背后,

    是扎实基本功和极大定力

   我最初是因为《带一本书去巴黎》的吸引,决定进入书籍设计行业。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首次翻阅这本书时的惊喜与愉悦。这本书的设计方法并不惊艳,也不符合那时我对“好设计”的预设:出人意表的创意方法。这本书以一种不迎合取悦,也不震撼征服的姿态,给读者带来舒适的阅读感和浓郁的艺术之都的气息。

   后来我才渐渐明白,这种看似简单随意的版式,从内文和页码字体到天头地脚的留白,都是极讲究的,都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做到——诗意的设计背后,是尝试二三十次甚至五十多次的试验。我有幸在此书设计者的工作室工作两年,进一步体会到了这优雅设计背后的辛苦与努力,对设计的敬畏之心随之更深了一层。

   我在这里首先学习到的是隐含在华丽外表下的一套枯燥规范:版面设计中的网格设计系统。即,运用数字的比例关系,通过严格计算,把版芯划分为无数个统一尺寸的网格,然后将文字与图片置于其中,从而试图使版面具有节奏变化,产生优美的韵律关系。可以说,这无数个网格为其他的设计元素提供了一个结构,为更高程度的创造提供了框架,使设计更有力量。而那些看上去相当小的元素,都能在整个版面的布置上起到“一夫当关”的作用。

   这种对于最基本、最简单元素的孜孜以求,正是平面设计教育所欠缺的。也正是这种扎实的基本功,使一个设计师能在没有任何其他图形作为辅助语言的情况下,仅凭文字的节奏和纸张本身的材质,就能使一本书散发出独特而安静的文人气质——这种气质深受爱书人的喜爱,其迅速走红改变了原本以照片或图画堆砌的设计为主流的书籍面貌。

   而在这一设计潮流之前,几乎没有设计师有勇气以空白纸张上的几行小字来示人的,唯恐被批评为没有“设计含量”——从繁复堆砌到极简,这正是一个设计师成熟的表现。设计师能诚实谦恭地以最符合书籍本身气质的方式来设计书的装帧,这种不炫技不自怯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定力的;凭着一颗爱书的心,消除掉展现自己才华的私欲,平和地用恰当的设计手段表达书的表情,以致不失态不失格,这又是何等艰难而又考量功力的事情。

    设计高低之别在于,

    能否使书散发独特体温

   不过,当这种安静独特的设计被复制跟风时,相对于图书多样的个性,此时的“白色设计”则显得故弄玄虚,表现乏力。在这类设计成为潮流时,书界曾出现大量白色的封面,被网络戏称为“白内障封面”、“贫血封面”。白色虽蕴涵无穷的多样性,在其映衬下设计师所要表达的感觉得以集中强化,但若无论什么作家、无论什么类型的书都以白色为基调,则不免让人怀疑设计者缺乏创造力或曰偷懒,复制他人设计。

   说到底,审美的取向是和个人的性格乃至人生观息息相关的。从我个人来说,我总希望生命呈现更多样更意外的样貌,设计也是如此,因此也希望书的装帧设计在一个基本准则之下,能有各种各样的气质,这就好像《退步集》虽是一本设计得很漂亮的书,但不必所有的书都是这样简洁端庄的样子。而诸多书籍装帧的基本功与规范,最终也是为了让设计师想出冲破规则的方法,达到更自由的设计状态。

   强调单个版面中每个元素都站在多路交汇的力学关键点上,则是为了在同一个框架的基础上,更鲜明地表现出每本书细微而又丰富的生命轨迹,使每本书散发出其独特的体温。相对于强调点、线、面之间逻辑关系的西方设计,用富有传统意义的图形符号,配以高纯度的色彩,则表现出一种东方的设计味道。比如台湾设计师聂永真为日本推理小说京极堂系列所做的书籍装帧设计,通过东方特色的毛笔字、浓郁色彩的插图构成独具特色的封面,在以素颜雅致为主打的图书市场上脱颖而出。这正是设计师在拥有丰富设计经验和娴熟表现技能后,从书籍气质出发的自由表达。

   更重要的是,即便设计的规则再完善,面对内容厚重的好书,设计也会显得苍白。从这个角度来说,能够不断关注到每本书中细微的不同,创作更多更贴切“这”本书的设计,才是对书中传达给我们的知识的敬畏。这些也是我做书数载,却并没有因为工作经验增加而觉得轻松的原因,也因此,书籍设计永远是一份充满魅力的工作。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