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歌剧《白毛女》重新复排,并以新一代的强大演出阵容和精美的艺术面貌,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期间,在国家大剧院隆重上演,这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为中国民族歌剧的开山之作,《白毛女》的价值之高,不仅具备一部戏剧作品的艺术意义,更是一部革命文艺的不朽经典。尽管这部作品的年龄比共和国历史还要悠久,但它所蕴涵的历史性、艺术性,仍是那样撼动人心、意义绵长,今天演来依然感人至深。那动人的故事、美妙的音乐、朴实无华的服装、生活化的表演深深打动了在座观众,也再一次有力地证明了民族歌剧的强大生命力。
歌剧这门诞生于意大利的外来艺术形式,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而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传入中国还不足百年。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在老一辈歌剧艺术工作者的努力追求下,曾经创造了中国歌剧的辉煌。涌现出如《白毛女》、《刘胡兰》、《王贵与李香香》、《长征》、《小二黑结婚》、《洪湖赤卫队》、《江姐》等一大批优秀民族歌剧的经典之作,唱段家喻户晓、影响遍及全国。而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当数1945年由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张鲁、瞿维、向隅、陈紫、刘炽等作曲的《白毛女》。不久前,在文化部、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协有关部门举行的复排歌剧《白毛女》座谈会上,大家一致认为,60多年前的作品,今天演来依然充满着无限魅力,其根本原因是这部作品具有非常强烈的时代特征、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非常优良的革命传统和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而创作这部作品的老一代文艺家,受到了今天人们的深切怀念和无限敬仰。此前个别出版物对剧本执笔署名提出质疑,没有事实根据,是不能成立的。
当今正处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世界上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歌剧艺术也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良好态势。复排歌剧《白毛女》,是一次体现与时俱进的新创造,在廓清人们的艺术观念,培育当代人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倡导崇高健康的审美意识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