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一年多以前在圆明园看了一场露天的皮影戏,我那两岁多的儿子就迷上了这个好玩的东西,时常念叨着“皮影——戏”。为了满足他小小的心愿,我到处搜索演出信息,还让朋友们帮助打听。可惜,此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只好从网上找了一段视频,让他不至于太失望。
直到不久前,听说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上演《皮影精品荟萃》,我赶紧张罗着买票。出乎意料的是,演出居然一票难求。尽管提前好几天订票,两场白天的演出票都订完了,只有晚上尚有为数不多的票。及至现场观演,更是出乎我的意料。与印象中皮影戏白加黑的色调不同,整场演出色彩丰富,造型别致。即便像孔雀舞、飞天之类高难度的舞蹈动作都刻画得细致入微。故事编排上也多有创新,人们耳熟能详的《三只老鼠》、《狐狸与乌鸦》等故事均进行了合理的改编,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想象之外。
演出让我这样的成年人动心,也吸引了小观众的目光。小朋友们随着情节时而欢笑,时而屏神静气。当演员从幕后走到台前,小朋友们兴奋地连声欢呼。演出结束,一些小朋友忍不住想揭开幕布看个究竟。
传统艺术式微,这是一个无奈的现实,许多人把原因归结为观众的流失。换个角度想一想,我们也许就会豁然开朗。与其说传统艺术观众不想看、不爱看,不如说我们究竟给他们创造了多少亲近传统艺术的机会。小孩子天性好奇,他们睁大双眼打量着这缤纷的世界。如果你给了他一次机会,那么他就可能会喜欢上这门艺术,甚至从此成为伴随一生的爱好。尽管等待得很漫长,皮影戏终能谋其一面,那些只知其名难寻踪迹的传统艺术还有很多,它们会不会在未来连名字也随雨打风吹去?
所以,我对带来这场演出的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剧院心怀敬意。暂且不说在全国,以皮影冠名的剧院有几家,单说这家远道而来的剧院将这门不太热门的艺术加以创新,营造得如此精美,就足以令人折服了。如果那些还坚守在传统艺术阵地上的从业者,都能如此精心、用心,又何必担心知音难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