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尚山居 精神家园:浅谈中国山水画和禅文化的关系

人民网
2011-08-18 14:46:44

深山藏禅意69cm×69cm田茂国作品

   关键词(Keywords):中国山水画艺术 禅文化 中国文化精神 禅尚山居 精神家园

   禅是佛心,禅宗作为中国佛教的一个宗派,更难得的是,它不止包融了各宗的旨要,更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作为整体佛法的内涵;禅,诠释了生命真谛的智慧,它精厚圆妙的体系,融贯了印度和中国思想文化的精华,且为中华文化放出空前的异彩。山水,自然造化之美景,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秀,更有中国文化“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和谐融入,是自然造化与思想文化的载体。山水情怀使中国文人独创了中国山水画艺术,它集自然山水与中国文化之大成,是中国文化精神的载体,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也必将是世界人民的精神家园。

   华夏民族热爱山水,可上溯到东晋时期大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这是一幅人物画,山水是作为背景出现的,但是山水在作品中占有了大面积的画面,而且起到重要、独特的作用。有学者认为是山水画即将独立成科的先驱作品。随后,到了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已是山水画标志成型的代表作品了。山水,她赋予了中国人民太多的情结,“祖国河山美如画”让我们传唱至今,“河山”、“江山”等情感的延伸,赋予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民族情感;而“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更是赋予了华夏子孙的爱国情怀和东方之子的赤胆忠心。中国山水画发展至五代已是鼎盛时期,也成为了中国画三大画科的主导。尤其是到了宋代这个审美品味极高的朝代,山水画更是发展到了极致,《层岩丛树》、《秋山问道》、《晴峦晓寺》、《溪山行旅》,然后再到《早春图》和《渔村小雪》,从气壮如虹的《千里江山图》到市井题材的鼎盛之作《清明上河图》无不体现了中国人的民族情怀,从峡谷幽深的《万壑松风》到令人万般憧憬的《踏歌图》,激扬起了中国人的气节和生活理念,而中国人所信奉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品质理念,到元代米友仁的《潇湘奇观》给予了我们精妙的答案,看那氤氲烟岚、清丽潇湘,送给了我们无限的情思。

   禅文化,源于印度,鼎盛于中国,广泛弘扬于世界。禅的梵文是Dhyana,中译为“禅那”,简称为“禅”。鸠摩罗什意译为“思维修”,玄奘法师意译为“静虑”。禅宗自达摩以来,历经梁、陈、隋三代,约一百年间的孕育,终于在中国大地上生根茁长;初唐约九十年间,以六祖慧能为代表,奠定了中国禅宗辉煌的基业;盛唐到中唐,约一百多年间,自青原、南岳而始,经马祖、石头而继,禅宗自此,卓然而立,江湖称名,蔚然成风;至晚唐七十余年,五代五十余年间,禅宗的传承虽由灿烂而归于平淡,但却又开启了五家七宗的另一股风云。虽有五家七宗之分,则胶柱鼓瑟莫此为甚,应知禅本一家,法无二致。禅,就广义而言,是佛法的精要,就狭义而言,是实证的心法。它在禅定功用的基础上,再加以教理的印证,遂而形成了独特的真修实证的法门。中国禅宗直截了当地继承了释迦牟尼当时修行实证的心法,吸纳了印度文化的智慧,含融了中国文化的精旨,弃除了其中的封建迷信、神秘宗教崇拜的糟粕,摄取了其中博大广深,洁净精微的精华,进而创生了这个伟大的佛法心要。太虚大师说:“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禅宗是佛教在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中开出的奇葩,禅文化,特别是六祖惠能大师所建立的南宗禅顿教法门及其思想体系,是佛教中国化的鲜明标志。因此,禅文化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深刻的意义。禅文化站在全人类的高度去谋求人类的福祉,追求人类文化的兴盛和繁荣,更具独特的意义。

   季羡林先生认为:“从人类整个历史来看,全世界人民共创造了四个大的文化体系。所谓大指的是历史悠久、影响广泛,至今仍然存在的文化体系。”①即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和自古代希腊罗马一直到今天欧美的文化体系。“其中前三个属于东方文化范畴,第四个属于西方文化范畴。”②东西方两大文化体系最基本的差异的根源,就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东方主综合,西方重分析。西方注重于用理性的分析探索外在的世界,特别是近三个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达。工业革命大大开发了人类的工巧技术,创造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得多的财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空前的便利,使人类得以从大自然主宰者的姿态顾盼自雄。但是,科学的巨大成功助长了人类更为巨大的贪婪,犹如打开了所罗门王的瓶子,人类心中形形色色的欲望魔鬼正在前所未有地释放出来。人类永无止境地向大自然索取,使所有的资源都将近枯竭。据统计,全球石油、天然气的总储量已不足百年之用,煤的储量最多也只能维持二百年。向大自然拼命索取的另一恶果,是因滥伐滥垦、破坏植被、杀戮动物而造成的生态系统平衡的严重破坏,成为气候反常、空气恶化、沙漠扩张的重要原因。人类与其说是意识不到危险,不如说是控制不了强大的欲望。如果听任贪瞋痴的欲望成为主宰,夸父追日的神话就会成为人类追逐财富与享受的写照。“道渴而死”是夸父的不幸结局,人类向外追逐片面发展物质文明的结果,必然是人类的自我毁灭,而科学无意中充当了现代夸父的拐杖。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在1920年访问中国后所写的《中国的问题》中说:“我们(西方人)的生活方式要求争斗、开发、无休无止的变化、冲突和破坏,指向破坏的效率,只能以毁灭而告终。如果我们的文明不能够从它所鄙视的东方文明学得一些智慧的话,它将走向毁灭的终极。”

   东方文化体系注重认识自心,挖掘出自心深处本具的般若智慧。禅文化是东方文化的精髓。禅文化不仅仅是用来提高修养、净化心灵、启迪智慧,而且能圆满回答人类文明的根本问题,蕴含着拯救文明危机的智慧,牵涉到整个人类文明的出发点和归宿。人类文明的终极目的,几乎不可能从穷究物质、征服自然的二元论的外向的途径中得到解决,向外追逐的结果必然是人类的自我毁灭。这无疑是对西方文明基本精神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否定。物质文明可由科技去创造,而人的信仰危机和精神的萎顿却无法由高科技来弥补。禅文化使人不沦为科技的奴隶,而是以科技为人类的整体幸福服务。因此,禅文化的价值,对于解决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空虚抑郁的精神孤独之间,形成的二律背反的现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山水画自创立之初就建立在禅文化基础之上,是东方文化的精髓。中国山水画不仅仅是用来提高修养、净化心灵、启迪智慧,而且能圆满回答人类文明的根本问题,蕴含着拯救文明危机的智慧,牵涉到整个人类文明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与人为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人民崇尚禅文化,中国历代的佛造像,特别是石窟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禅尚”思想,石窟佛龛造像与自然山水紧密相连、相得益彰,也是体现了中国人民“儒”、“释”、“道”思想的高度融合,从乐山大佛到云冈石窟,从麦积山到杭州烟霞洞,华夏民族的自然情怀和山水情怀,体现的淋漓尽致,山水、佛缘、石窟艺术诠释了我们禅修的精神,诠释了一个善良民族的高尚道德情操。

   《禅意我家山》、《我家岷山深处》正是这种禅文化和自然山水高度融合的艺术创造,也是华夏名山大川的真实写照。是民族气节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体现,也是我们所有华夏子孙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向往。岷山是我家,家山有禅意,禅尚山居是我们心灵的归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也是世界人民的精神家园。

    辛卯八月茂国写于夕照轩

    注:

    ①季羡林著:《中印文化交流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②季羡林著:《中印文化交流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秋山问禅69cm×69cm田茂国作品

禅意我家山35cm×140cm田茂国作品

禅意家山35cm×140cm田茂国作品

 一段青山入禅来35cm×140cm田茂国作品

家在岷山深处35cm×140cm田茂国作品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