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国产电影《守望天山》:坚守信念坚守真情

人民网
2011-08-26 16:47:59

   在庆祝建党90周年的一系列献礼影片中,戚健导演的《守望天山》尤以真挚的情感、独到的叙事和传神的表演而独树一帜。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天山公路的基建部队中。突如其来的雪崩把军队困在了山里,陈玉柱等三人在班长郑树林的带领下带着20个馒头外出送信求援,生死攸关的时刻班长把仅存的一个馒头留给了岁数最小的陈玉柱,自己却永远地长眠在天山的雪地中。复员的陈玉柱回到家乡受到了英雄的礼遇,但由于记起了班长请他去看望家人的嘱托,他做出决定,携妻带子去天山给班长守墓3年以等待班长家人的到来。没想到,这一守就是24年……

   整个故事时间跨度大,但情节冲突少,前面雪地求援的部分还很紧张,但之后20多年的守墓生活大部分都平淡得很。这样的故事如果采用常规的线性时间的叙事方式来表现,很容易给人平淡而枯燥的观感,为克服这种叙事弊端,《守望天山》特意架构了两个交替进行的时空:一个时空里是青年陈玉柱从当兵到军队生活到复员后工作,再到携家返回天山的故事;另外一个时空则重在表现中年陈玉柱在守墓过程中,与家人的情感纠葛和生活状态。这样两个时空互动,两条线索交织,不但充实了影片的表现内容,也增强了整个故事的感染力。
   普通一兵陈玉柱的军队生活是他道德情操不断提升的时期。最初,当兵并不像他设想的那样豪迈,他的任务就是修路,似乎毫无英雄色彩。然而就在这个毛手毛脚的新兵身边,班长郑树林却默默地发扬着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风格,他体恤战友,尽职尽责,不断地用点点滴滴的一言一行来帮助、感染和教育陈玉柱。陈玉柱被油灯熏了眼睛,班长教会他不让油灯冒烟的方法;他推车时装东西过多,班长友善地提醒他不要蛮干;他浪费粮食被发现,班长替他承担责任,吃下了冰冷的馒头;他不小心把水泼到班长身上,班长非但不计较,还让他注意以后不要把水泼到门口,以免结冰滑倒他人;他忘记烘干鞋子,班长半夜起来帮他把鞋子放在炉边。就这样,陈玉柱从班长身上慢慢体会到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无私,什么是奉献,所以在部队被雪崩所困,班长请缨外出送信时,陈玉柱才能勇敢地挺身而出,请求一同去执行任务。

   在另一个时空里,陈玉柱在履行责任、坚持无私奉献的过程中,面临的是家人的生活困境和情感纠葛。他年轻的妻子在天山无情的风雪中一年年老去,没有首饰,没有新衣,日复一日地洗衣做饭,挑水担柴,她有一肚子委屈,却连个可以倾诉的人都没有。儿子没钱上学,最后也不情愿地当了兵,临行前对父母心生不满,甚至怨恨,而母亲只能无声地、狠狠地在儿子手上咬一口,这一口表达的是不舍,是愧疚,是愤懑,也是无奈。女儿小的时候因为扔掉一块馒头皮而挨打,因为在父亲眼中,馒头是这世间最宝贵、最不能浪费的东西。陈玉柱默默地将自己从班长那儿接受的教育传递下去,传给自己的儿女,而儿女们的理解才是他们真正长大成人的标志。儿子在部队中遇到了一个好班长,让他对父亲的情感有了体会和认同,而女儿将父亲的事迹写成文章发表,更是对父亲的肯定和鼓励。

   影片在两个时空的推进过程中,能够兼顾不同角色的叙事视角,不断地设置冲突和悬念,以提供给观众足够强的观影动力,同时又不断地互相呼应,以化解观众心中的谜团,增进观众的情感认同。电影的细节表现在此发挥了重要作用:班长耐心地给陈玉柱讲避免油灯冒烟的方法,很多年后,陈玉柱满怀深情地教给自己的妻子时,那一刻两个时空交织于陈玉柱身上,他的记忆之深、用情之重、感怀之浓都被一个点油灯的细节传神地表达了出来,让人难以忘怀。

   说到《守望天山》的成功,还不能不提及演员的精彩表演。电影中陈玉柱及其妻子都是分别由两位演员来饰演青年和中年时期,一角二饰的衔接非常自然,既把握到了同一个角色的共性和一致性,同时又体现出了一个角色不同阶段的变化和特点。比如陈玉柱由一个直率懵懂的青年变成一个稳重成熟的中年人的过程就被表现得真实可信,他为了一个承诺拖累了妻子,耽误了孩子,愧疚和歉意虽然不挂在口上,但却一直铭记在心中。而中年妻子的扮演者艾丽娅的表演更是让人称赞,她成功塑造了一个内心充满哀怨,但却自始至终支持丈夫、爱着丈夫的妻子形象。导演在叙事手法上的选择更是给了艾丽娅很大的表演空间,她可以在镜头前以类似电视采访的形式来陈述内心的想法,时而苦闷、时而释怀,时而欢笑、时而哭泣,时而惆怅、时而坚定,种种复杂的心绪表达穿插着场景画面的频频闪回,生动地呈现了作为英雄的另一半,她内心深处的甘苦滋味。

   《守望天山》是一部展现守望主题的影片,这里的守望不单单是对于生死承诺的守望,也是对亲情、对爱情、对友情的守望,守望之久更显真情之深。在真挚的情感主题以外,影片独到的叙事手法和传神的角色表演也大大增强了它的观赏性和感染力。真心盼望今后我们的银幕上能多一些像《守望天山》这样的书写真情、滋养灵魂、引领人心的优秀国产电影。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