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拼钱力晒票挺明星 制造“票房神话”的捷径?

中国新闻网
2011-09-15 16:51:20

   内地电影圈近期冒出一个新名词——粉丝电影,突出代表是近日上映的新片《大武生》。偶像明星韩庚、吴尊主演的该片引来二人粉丝“撒钱”力挺,不仅大规模包场,展开街头造势,甚至向记者派发礼物,以求媒体支持。这种现象无独有偶,2个月前上映的《孤岛惊魂》投资500万元,票房9000万元,杨幂的粉丝“蜂蜜”功不可没。早在2009年,《十月围城》票房狂收2.9亿元,保守估计李宇春粉丝“玉米”贡献1亿元。“粉丝电影”似乎让投资人看到了一条通达“票房神话”的捷径。究竟“粉丝电影”是稳赚不赔的好买卖,还是徒耗主演人气、无法可持续发展——在看好今年成为“粉丝电影”元年的同时,业内也对这一现象提出不同见解。

    “粉丝”堪比“海底捞”

    “粉丝电影”是什么?《大武生》还未上映,韩庚的粉丝“庚饭”已经开始造势,甚至号召包场看电影。发布会上,他们向记者送出各种小礼物,为偶像“求关注”的劲头比制片方还足,教记者们感慨堪比粉丝圈里的“海底捞”。投资500万元收获9000万元的《孤岛惊魂》,投资回报率高达18倍。截至目前,世界影史票房最高的电影《阿凡达》的投资回报率只有不到4倍。9000万元票房中,杨幂的粉丝功不可没。在杨幂的百度贴吧中,有粉丝自发组织“晒票”活动,有“蜂蜜”自曝“3天看了6遍《孤岛惊魂》,为的就是支持杨幂”。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日本参赛片《明日之丈》影片质素不算太高,现场观众多是男主角山下智久的铁杆拥趸,群情激昂远超其他参赛片。影片质量和受欢迎度的反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粉丝电影”的拍摄动机和收益渠道。因为《大武生》《孤岛惊魂》的出现,业内人士认为,今年有望成为内地电影的“粉丝电影”元年。

    粉丝效应扇动“蝴蝶”翅膀

   “他们很有组织纪律性,会积极配合影片的宣传,也会自发去影院消费。他们在影片上映第一周里就像一台发酵机,是他们引起的‘蝴蝶效应’使影片票房越来越高。”负责《孤岛惊魂》宣传发行的有关人士这样形容粉丝对于电影的影响力。对于片方来说,“粉丝电影”似乎有百利而无一害。2009年,虽然李宇春在电影《十月围城》中出场时间不超过5分钟,但还是有疯狂的“玉米”们包场看电影,甚至有人连看3场。

   粉丝们对于电影票房的贡献不仅限于包场,在电影尚未上映或是上映初期,粉丝们不断保持明星的舆论热度,扇动了蝴蝶的翅膀——当100个人夸电影好看,压过10个负面评论,也许就让原本对电影没有兴趣的一般观众产生了去影院一看究竟的动力。这种“稳赚不赔”,让越来越多的电影把主打青春偶像明星作为卖点,“粉丝经济学”成为电影票房制胜的新法宝。

    “粉丝电影”能热闹几时

   “粉丝电影”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明星经济本就是电影产业的一部分。早期好莱坞不少影片就是以明星作为招徕观众的第一因素。但假若“粉丝电影”只流于让“粉丝”比拼“钱力”,不但电影只是快餐品,对参演的偶像明星来说,人气也成了“易耗品”。观众不关注这些明星的演技,不关注影片的故事,明星在电影中的作用近乎花瓶,只要露个脸就好。接拍“粉丝电影”也许能在短期内为这些演员带来高收益和更多人气,但只靠名气“吃老本”,终究无法可持续发展。

    业内人士分析,“粉丝电影”是典型的注意力经济,观众走进影院的原因不再是单纯地“欣赏一部好电影”,可能只是看明星甚至看热闹。对于制片方来说,一味看重“粉丝效应”也可能栽跟头。事实上,《孤岛惊魂》票房高喷背后,除了杨幂的粉丝力量外,更有类型、档期等其他因素。若把“粉丝”当做电影“金主”,想单纯依靠“卖”偶像赚钱,“粉丝电影”恐怕热闹不了几时。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