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丘露薇:没有一条新闻值得用生命换取

中国新闻网
2011-10-17 15:28:11

    人物档案

闾丘露薇,凤凰卫视著名记者。

    对话背景

   10年前,闾丘露薇成为第一个进入阿富汗的华人女记者;8年前的伊拉克战争,她是在巴格达地区进行现场报道的唯一华人女记者;前不久,她再次深入动荡的利比亚前线,并拿出《利比亚战地日记》。

   对于从事战地记者这一行业,她说:“做我们这一行,如果完全按照职业要求去做,有非常多的掣肘,无法做到太多。但有掣肘才越发凸显我们坚持下去的意义。”

   生活中的闾丘露薇力求“成为一个有趣的女人”,她在反思自己的战地生涯时说:“为了生存而努力,往往付出的代价是心灵的宁静和修养的机会,或许人生都需要这样的阶段。所有和工作有关的东西,只是维持生活的一种手段、生活的一部分而已,而其他人文的东西,则是让我们的生命变得丰厚起来的基础,这些东西需要静下心来慢慢积累。”

   中国青年报:每一位战地记者都写战地日记吗?你坚持写战地日记的原动力是什么?

   闾丘露薇:不是每一位战地记者都写,几年前我也不可能写出来,因为那时经验积累不够。在利比亚采访,没有网络、电话,只有几个频道,这让我有时间看书、思考以及写作。我觉得需要把这些写下来,因为只有实实在在的人和具体的细节,才能够让这场战争对于中国观众来说不再是空泛的诉求,或者只是一些宏大叙事的概念。

   我希望,通过关注这些人和细节,可以拉近大家与他们的距离。把战争这个大背景先放在一边,大家把焦点放在个体上面,知道他们的心声,他们的诉求,他们想要怎样的生活。

   中国青年报:战地记者出生入死的勇气让人敬佩,同时也常常让人为他们的安危而担忧,你怎样看待战地记者?

   闾丘露薇:战地记者只是一个职业,是记者中的一种类型而已,其实大家更关心的是记者这个行业。如果有机会,我总是想到战争现场亲眼去看一看,并且我会从一个国家的人民的神情、一些细节中去看一些事情。

   保证安全本身就是工作的一部分,只要遵守专业记者的要求和规则,按照程序去工作的话,其实有很多问题是会迎刃而解的。如果真的出了事,那就是运气不好,谁也没有办法。

   中国青年报:目前,通过网络,我们也可以知道当地的情况,那么战地记者的意义是什么?

   闾丘露薇:以前技术手段不先进,战地记者的意义是能够再现现场,现在意义不一样了。有网络,有微博,当地人就能发出很多信息,公民新闻的力量越来越大。但是,始终有很多角落,你没办法知道发生了什么,不派记者就不知道,比如一些违反人道的事情。也总有些假消息,需要更专业、更有经验的职业记者来进行辨识,就像一个专业的新闻打捞者。

   中国青年报:你怎么判断你看到的是不是真相?在前方战事不明朗的时候我们很难知道什么才是真相。

   闾丘露薇:战争中,确实很难判断你所进行的报道会不会去扩大谎言。你看到的就是真相吗?很难说。所以还是需要经验积累,需要反复问自己有没有值得质疑的地方。有一条关于雇佣军的新闻我到现在一直没有做,很多人都说卡扎菲雇了大量雇佣军,甚至你会遇到好几个人的手机里面有视频,这个视频里有被蒙上眼睛的称为雇佣军的人,有政府官员签字的支票,但我不敢做。除非找到这栋房子,找到这个人,不然视频有可能是假的。到底真相怎么样,我觉得只要如实报道,信息越来越多,真相自然就会慢慢浮现。

    中国青年报:你如何报道一场战斗?

   闾丘露薇:首先,是否报道一场战斗,要看为何要报道这场战斗。为了显示这个职业的危险,还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勇敢,还是这场战斗对于受众了解当地的情况非常重要?要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之后,再决定是否以及怎样进行报道。一个合格的战地记者需要懂得自我保护,不莽撞,明白没有一条新闻值得用性命去换回来,并且要冷静,能够在混乱的情况下快速地作出抉择。还要清楚明白一点,事实并不代表真相,所以在混乱的信息来源中,要善于发现漏洞和谎言。

   中国青年报:你的报道经常会关注细节,比如街头最普通的利比亚人、战士、官员、项目雇工、孩子和女性。做贴近细节的报道,是因为您是女性的原因吗?

   闾丘露薇:这与我是女性关系不大。中国的传统新闻报道常常追求宏大叙事,缺乏细节。我是妈妈,这让我会对孩子特别关注。一位男记者,如果他是位父亲,可能也会有同样的感受。所以,很多时候我在考虑,如何从人性角度、从心理学角度来做新闻报道。这样的报道可能会让我们的声音传得更远,让我们的报道更深入人心。这可能也是我们中国媒体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中国青年报:你以前多次提到,一个好的记者要有经验。不过有人认为,时势造英雄,所以才成就了你“战地玫瑰”的称号,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闾丘露薇:对我来说,我只是在做我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大家对我有兴趣,是因为大家在那个时刻对我做的事情有兴趣,对我而言,所谓的战地生活在十几年的采访经历中,所占的比重太小了。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