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嘉宾“表演”之风不可长

中国新闻网
2011-10-20 14:01:59

   当前电视荧屏上,从相亲节目到情感节目,从收藏节目到访谈节目,一些嘉宾经常语出惊人,雷倒一大片,让观众瞠目结舌。不少有识之士大呼,此风不可长!

   从《我们约会吧》、《非诚勿扰》,到《为爱向前冲》、《百里挑一》等多档热播的真人秀相亲节目,多以露骨的发言、俊男靓女的造型,牢牢占据收视排行榜的前列。“我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他的形象就像旧上海时候的小偷、流氓。”“我的个人银行存款有六百万,还有三辆改装跑车……”等等,或疯狂拜金、或肆意侮辱、或大胆雷人,为节目带来了高收视率的同时,“个性十足”的嘉宾们也迅速蹿红,成为“话题明星”。一些拜金、自私、做作、极端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爱情观、价值观,通过电视节目选定的“毒舌”、“酷哥”、“辣妹”嘉宾们广为传播。一些家长看后心惊肉跳,发出了喟叹:“我们的下一代要都是这样的话,怎么得了啊!”

   一些家庭情感类节目导演的嘉宾表演更加无法让人原谅。某地方台制作的一期《我给儿子当孙子》的情感类谈话节目,“真实”展现一个“不孝”儿子对父亲出言不逊、百般欺辱的过程。节目播出后引起社会强烈震动,观众震怒了。“嘉宾”事后遭到众人斥责,无奈之下道出真相:“儿子”、“父亲”等几位嘉宾都是雇来的群众演员!顿时,舆论一片哗然。如此选择嘉宾,真是闻所未闻!好在该电视台最后受到了主管部门的严厉处罚。

   不少火热的鉴宝节目也频频曝出所谓的文物专家和带宝的嘉宾都是“托儿”的丑闻。被曝嘉宾们只要记住事先编写好的台词,加上个人的“表演功力”就可演出一档夺人眼球的鉴宝“好戏”。“宝物”本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象征。收藏的价值不在收藏活动本身,而在于通过收藏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现如今,拜金主义泛滥,穷人指望淘宝一夜暴富,富人指望艺术品投资获取超额利润,观众也乐于分享这种财富梦想或实现或破碎的快感。电视节目和嘉宾正好利用了国人收藏精神的物化心态,真假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要制造一种收藏虚假繁荣来。如果这也算是一种娱乐精神的话,这种娱乐“文化”的精神,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恐怕是弊大于利,不宜助长。
   电视作为大众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承担教育、引导、审美、娱乐等社会功能。嘉宾作为节目参与者,如果不注重自己的言行,故意挑战主流价值观和观众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仅会让节目名誉扫地,也会让自己声名狼藉。如果电视台奉行“收视率高于一切”、“娱乐至上”的原则,故意唆使或放纵嘉宾的不当言论和举止,挑战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损害的不仅是电视媒体人的形象和格调,更是电视媒体的未来。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