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中的历史足迹:巨绅暗骂袁世凯

中国新闻网
2011-11-01 11:15:27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古往今来,人们依据历史的人物和事件撰写的对联,别具一番情趣。

   诸葛亮是三国蜀汉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有人为了称赞他的历史功绩,曾撰联说:“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据,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此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重大经历。

   广东揭阳县榕城镇的关帝庙内有一联说:“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弟翼德,兄玄德,德弟德兄。”撰联人巧妙地利用人名写了这副称道关云长的巧对。

   宋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在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于风波亭。后人在杭州西子湖畔建立岳飞庙。在秦桧夫妇的跪像前,有这样一副对联:“咳!我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撰联人为了设想秦桧夫妇在东窗事后互相埋怨的情景,模拟他们的口气,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清代那拉氏在庆祝七十岁寿辰时,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撰联讥讽说:“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此联斥责了那拉氏为满足自己腐朽奢侈的生活,大肆搜括民脂民膏和投降卖国、割地求和的丑恶嘴脸,作者的一片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1841年2月26日,在虎门战役中,水师提督关天培为国捐躯,他牺牲时身体屹立不倒,入殓时面色如生,英人见之亦惊叹关天培的民族气节。林则徐听说后,悲恸不已,于充军途中亲自撰写挽联,挂于江苏淮安昭兴祠内关天培塑像两侧。此联说:“六载固金汤,问何人忽毁长城?孤注空教躬尽瘁;双忠同坎墦,闻异类亦钦伟节,归魂相送面如生。”

   1911年4月11日,孙中山和黄兴等革命党人领导和发动了著名的广州起义。黄兴亲自率领起义者进攻两广总督衙门,终因寡不敌众,起义失败了。后来收殓烈士遗体,共得七十二具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当时,黄兴在撰写的挽联中说:“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联既赞颂了七十二烈士为国捐躯的壮举,又表达了全国四亿人民的痛悼之情,堪称佳联。

   1912年,袁世凯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清代翰林、湖南巨绅王阊运为袁世凯总统府撰写一联:“民忧是也,国忧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此联表面上是颂扬袁世凯忧国忧民,实际上是说“民国总统不是东西”,真是大快人心!

   1925年,段祺瑞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在烈士追悼会上,全国学联撰写的挽联中说:“英魂不必含冤,试听举国悲歌,荣哀奚似?祸首休要得意,且看他时算账,胜负如何?”上联是告慰烈士之语,下联则表达了誓与反动势力决战到底的决心。

   1936年,鲁迅先生在上海逝世,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撰写挽联:“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1950年在纪念鲁迅逝世14周年时,陈毅同志撰写的对联中说:“要打叭儿落水狗,临死也不宽恕,懂得进退攻守,岂徒文坛闯将?羞作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嬉笑怒骂,不愧思想巨匠。”两联都高度评价了文化巨将鲁迅先生。

   1946年,蔡元培先生逝世于香港,中共中央在延安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周恩来同志亲自撰写挽联:“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此挽联实事求是地评价了蔡元培先生奋斗的一生。

   1962年,在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一百周年时,郭沫若同志为厦门郑成功纪念馆题写了对联:“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此联上下各有一句都是取自郑成功的《复台诗》,诗中说:“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夷苦关间不忍离。”郑成功曾撰有一副这样的对联:“由秀才而封王,主持半壁江山,为天下读书人顿增颜色;驱外夷以出境,自辟千秋新事业,愿今日有志者再鼓雄风。”联中充满自豪感,读来令人精神振奋。1963年,郭沫若为唐代女皇武则天出生地四川广元的皇泽寺则天殿撰写一联,联中说:“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他一反封建史学家的陈腐之见,高度评价了中国历史上著名女政治家武则天的政绩。

   董必武同志曾为上海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撰有一楹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着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为纪念馆增色不少。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