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熙宅园馆长批藏界多谬论 身价数亿还欠债

中国新闻网
2011-11-04 14:36:19

    叶耀中 孔祥熙宅园身家数亿的欠债馆长
    藏品值数亿外债五百万

    10月25日上午,太谷县城孔祥熙宅园。

   如果不是太谷县新闻办主任杨巨斌先生介绍,记者怎么也不相信,眼前这位从太谷县人民医院匆匆赶回来的推着一辆破旧自行车,西装褶皱、头发稀少、脊背微驮的老人,就是现在孔宅里中国古近代金银鎏金币、古瓷器、古玉器和明清紫檀木、黄花梨家具等所有展品的主人叶耀中。
   记者赴太谷前曾听说,早在2006年,北京、上海等城市的重量级藏家,在参观孔宅里这些展品后,得知所有展品几乎为叶一人所有时,感慨地对叶说:“按目前市场行情估价,你的这些藏品价格绝对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按市场走势,不出5年,会升值到5亿元人民币。尤其那枚商周时期的金贝币,是中国出现最早的金币,现在起码值3000万元。”

   一个身家数亿的富豪,怎会如此邋遢?见记者惊讶,叶耀中哈哈大笑,说:“我是个守着金碗讨饭的穷馆长,现在还有500多万元的债务呢。”

   据叶介绍,占地近10000平方米的孔祥熙宅园里,大致分为4个展区,展品有明清时期晋商使用过的紫檀木、黄花梨家具,中国古玉器、古瓷器、古代名家字画、古近代金银鎏金货币,以及古代农具、用具等实物。展品中,除极少数古瓷器、古字画为他人所有外,其余均为叶家几代收藏和叶40多年来四处淘得的珍宝。

   叶的债务始于2000年。这年8月1日,叶耀中与太谷县人民政府签订了为期20年的租约,租赁时已破败不堪的孔祥熙宅园,作为叶藏品的展览馆向世人展出。租约规定,门票收入归叶所有,所有费用由叶自理。叶说:“当时我没有多想,总觉得我有退休金,不指望搞展览赚钱,门票收入只要能够应付日常开支就行了。”“哪知道,整修孔宅、布置展馆,一下子就花进去130多万元,加上一次性付给太谷县政府的租金150多万元,到当年9月27日开馆时,我就欠下近300万元的外债。不知是这里的环境不行,还是我不会经营,到如今11年来,我已经积累下500多万元的外债。这些外债,一部分是欠银行的,一部分是欠亲朋好友的,还有一大部分欠的是民间的高利贷。每年光银行利息、高利贷利息就有50多万元。“借来的钱都用在了员工工资、展馆维修、对外宣传、接待研究人员等关键地方,都是不花不行的费用,可惜的是,没有1分钱用在我继续收购藏品上。”

    私藏变共享孔园成展馆

   1944年2月,叶耀中出生在汾阳县一个殷实富裕的家庭。像那时候晋中、汾孝一带许多大户人家一样,叶家养有自家的戏班,名为“古风晋剧团”。叶父除喜爱晋剧外,还好收藏古董。受父亲影响,叶耀中从小对古物就有特殊的兴趣。1963年,19岁的叶耀中高中毕业后,到时在离石县的中国人民银行吕梁支行做了一名信贷职员,此后30多年里,叶由信贷职员被提拔为股长、科长,一步步升至分管信贷的副行长。1997年,叶被调至晋中,任中国人民银行晋中支行行长,直到2000年离职。从事金融工作后,叶耀中把对古瓷器、玉器、家画等古董收藏的爱好,逐步集中到了对古钱币的收藏上。

   2000年6月19日,已办好离职手续的叶耀中,准备回吕梁老家安享晚年,时任晋中地委书记的刘俊谦、晋中地区行署专员申维辰为他送行。席间,申维辰对叶说:“老叶,你不要回吕梁了,就留在晋中干点事吧。”叶说:“晋中是晋商的发祥地,孔祥熙是近代晋商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国近代金融界领袖。我几十年来收藏下数量可观的中国历代货币,就在太谷县城孔宅里租几间房子,展览我的货币吧。”申说:“好啊!你干脆就开发孔宅吧,地区正想着把孔宅变成一个旅游景点,宣传晋商文化呢。”

   席散人去,喝多了酒的叶耀中迷迷糊糊回到单位宿舍里,次日便打点行装回了吕梁。一个月后,赋闲在家的叶耀中想起了申专员的挽留话语,立即驱车赶到了太谷。时任太谷县委书记一见到叶,便紧紧握住叶的手说:“老叶,你可来啦,我正打算派人去吕梁请你呢。申专员早就给我打电话了,说了你的事,我们推掉了好几家愿意来开发孔宅的开发商,就等着你了。”

   叶对记者说:“开发孔宅我不是头脑发热,也不是感情用事,我是经过周密考察后才下的决心。我不打算靠开发孔宅挣钱,只想着不赔钱就行了。因为我见过许多藏家,都是把自己收藏的宝贝,放在家中最隐蔽、最安全的地方,得空时,偷偷拿出来独自一个人赏玩。这和宝贝埋在地底下有什么区别?我就是要把自己一生中费尽心血收集来的宝贝,放在光天化日之下,让研究者研究,让喜欢者喜欢,让世人与我同欣赏、共欢乐。”“俗话说得好,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我真没想到开发孔宅不是件容易的事。那年8月1日同太谷县政府签了租赁合同后,8月3日我便让工程队开进孔宅开始修缮。当时孔宅十分破败,园里杂草有一人多高。不少房屋坍塌、半坍塌,施工队光用小四轮拖拉机拉垃圾,就拉出去四五十车。原计划20万元的整修费用,实实在在花出去120万元,加上布置展馆,共花了130余万元,让我生平第一次欠下了上百万元的外债。”

   同年9月27日上午,孔祥熙宅园中国古近代金银鎏金货币珍宝馆、奥叶珍宝馆在一片鞭炮声中隆重开馆。从此,三晋大地上出现了第一个民营性质的中国货币博物馆,孔祥熙宅园也因暂时有了新的主人而焕发出了生机。

    藏界多谬论“权威”话难信

   出于职业原因,叶耀中众多价值不菲的藏品中,投资最多、耗费心血最大的,当数中国古、近、现代金银和鎏金货币。截至目前,叶耀中馆藏各种金属货币近500枚,其中100多枚为珍罕品,这些珍罕品中有不少还未见诸中国古代金银币史料。

   叶说:“我自参加工作就和钱打交道,对钱有一种特殊的敏感和喜好。我家中对中国历朝历代货币介绍的书籍资料应有尽有,这些年来,得空时就翻一翻,发现当中许多所谓专家撰写的权威资料,漏洞百出,观点偏颇,甚至是错误的。比如,所谓的‘存世仅一枚,仅此两枚’的说法,我就不赞同。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发行的货币何止以千计、以万计,应该是几十万、几百万,这么多货币的问世,存世怎能仅一枚呢?太不科学、太主观了。去年,有一本古钱币专著介绍说,南唐时期(公元937年)发行的‘大齐通宝’,目前存世只两枚,一枚为‘跋足大齐’(意为缺角之币),据说在日本;另一枚为‘四眼大齐’(意为钱币上有四个孔),目前不知去向。我反对这种说法,因为我本人就收藏着一枚完整的‘大齐通宝’。又比如,某专家著的《中国古钱大全》中说,北宋‘康定元宝’(公元1040年发行)只有‘小平’铁钱(如第三套人民币中2分钱大小),没有比之更大的铁钱、铜钱。1992年祁县一施工工地出土了100多枚‘康定元宝’,我从中挑出一个‘折二’铁钱(如第三套人民币5分钱大小),钱币上的字迹如同‘小平铁钱’。1994年,太谷县一砖窑工地上,出土了一堆古钱,我闻讯赶到后,从中捡出一枚‘康定元宝’的‘折二’铜钱,铜钱上的字迹,与我先前收藏的‘折二’铁钱一模一样,说明它出自同一个范模。

   “之所以说这些,是因为我认为古钱币收藏爱好者在收藏古钱币时,不要受一些专家观点的束缚,不要被所谓的权威所镇住,要相信自己的学识、判断,大胆收藏。不然的话,货币文化就不能发展,收藏业就不能兴旺。

   “不能否认的事实是,货币藏界如今确实存在不少假品、赝品,这是无良人士利欲熏心的产物,收藏爱好者不能因为市场上有假品、赝品,就怀疑自己的鉴别能力,放弃自己的爱好。我在电视上看过有些所谓专家、权威,当别人请他鉴别藏品真伪时,他不敢说自己知识有限,而是当场武断地告诉收藏者是真是假,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要知道,一个藏品的鉴定,除专家依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外,还要靠科学仪器,科学推断。”

    静坐赏古钱美妙不可言

   成为孔宅的“新主人”后,叶耀中把家安顿在孔园一处偏窄的房里,2009年之前,叶与同为金融出身的老伴夫唱妇随,共同经营着展馆。去年底,刚刚60岁的老伴不幸因病去世,从此,叶便一人独居此屋。“孔宅在太谷县城的中心,因为历史原因,这里房多路窄,游客们的车辆进不来,导致开馆以来,客人一直稀少,为此我也落得个清静。闲来一个人的时候,我就到馆里去看看我收藏的那些钱,真是每一枚都有一段难忘的记忆,每一枚都能体会到一段历史。“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产生后,又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所以,货币不仅是商品流通的支付手段,也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标志和见证。我收藏有一枚商周时期的金贝币,长2.5公分,重16.1克,成色达99%。当时搞到它后,不少人说它是假的,因为从它的做工精美,和当时的黄金提纯技术来看,那个时期不可能有那么高的冶炼、铸造技术,但是我经过科学鉴定,又翻阅了大量的典籍,最终确定它是真品。现在我看到它,就好像看到了那个时期的中国文明。“我还藏有一枚北宋靖康通宝银币,直径2公分。上书‘靖康通宝’四个秀美楷字,由宋徽宗亲自题写。不知怎么的,我看到它,就想起岳飞满江红里的‘靖康耻、犹未雪’的词句,叫人辛酸,让人感叹。“中国近代的金属货币,我几乎都有收藏。钱币上看到孙中山,我就想到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的不易;看到袁世凯、黎元洪等,就想起当年军阀割据,兵祸连年;看到蒋介石,就想起1935年孔祥熙任中央银行行长时实行的‘废两改元’货币政策,从经济上消除军阀割据……这当中体会到的酸甜苦辣,不是从心底喜爱货币的人是不知道的。”

   与叶同样喜欢收藏古代钱币的杨巨斌对记者说,就他所知,目前全国私人收藏中国历代钱币中,叶耀中收藏的数量最多、种类最全、质量最高,其中一些古钱币为中国国家货币博物馆所没有。“所以,自从老叶开馆后,山西财大、上海金融学院等全国八九所大中专金融类学校,都把这里定为实训基地,老叶凭着自己一辈子对货币的学识,也被顺理成章地聘为客座教授、研究员。”

   采访临毕,记者再次问及叶耀中500多万元外债怎么偿还时,他哈哈一笑,指着屋里的两把清代雕龙紫檀椅说:“我这家里都是宝贝,就这两把椅子,加上那个高脚茶几,前两天有人来对我说:‘300万卖了,怎么样?’还有一个重53公斤的清代白玉八仙,有人张口出价就是3000万元,我还怕欠人家钱吗?现在我只担心将来我老了,不能动了后,这些宝贝的去向和归宿。”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