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总局官员:电视剧创作要体现“当代性”

中国新闻网
2011-11-14 16:30:16

   在市场化与产业化潮涌的电视剧领域,创作者(编剧)要如何坚持正本清源的创作态度?带着对当前电视剧创作领域的诸多现实问题,首届中国电视剧编剧论坛近日在郑州举行。时下,娱乐过度化已不仅仅是电视节目需要面对的问题,电视剧也是如此。而且,电视剧制作跟风、创作跟风的现象同样非常普遍。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认为,此次编剧论坛的召开,非常切中当前电视剧发展的一个关键性话题,“那就是题材的当代性,我们可以把它细分成历史题材的当代意义,年代题材的当代阐述。现实题材就不必说了,那是直接观照现实的。我觉得这是我们当前电视剧创作、生产、管理当中最重要的问题,最重要的话题之一。”

    我们写什么,为观众提供什么?

   通常,编剧都被认为是电视剧的“一剧之本”,重要性不言而喻。“我觉得在整个电视剧生产过程中,编剧是第一生产力。一个电视剧最初的创意,写什么和怎么写,首先是在编剧的脑中酝酿出来的。”李京盛说,“所以我说,一部作品,特别是电视剧,它的思想含量、文化含量、艺术水准取决于我们编剧的思想文化和艺术水准。当前,电视剧创作空前繁荣,电视剧观众的需求高涨,摆在电视剧编剧面前的问题也非常直接和严峻:我们写什么?我们为观众提供什么……在中国老百姓对电视剧的观赏需求当中,最迫切的、他们需要看的和喜欢看的这些题材当中,我觉得现实性、当代性、当下性应该是最值得我们编剧关注的一个方面。”他还指出,在中国电视剧当前各种题材都非常丰富和多样化的情况下,“每年我们在对全年的题材进行梳理的时候,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永远都是本年度题材创作和播出的主流和主导。”

    对观众最有触动的就是“当下”

   现实题材电视剧何以能够赢得观众的青睐?李京盛谈了很重要的一点原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我觉得我们的文艺作品反映现实,这不是一个外在强加的任务,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基因。简单来说,就是老百姓最喜欢看的,他最关心的,对他最有触动的,就是眼前、当下和现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当代意义、当代阐释。推而广之,我们的历史题材当中也有现实观照,我们的年代剧当中也有现实的意义,这都是我们现实题材创作的引申和发展。”

    如何理解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李京盛认为,这与电视剧创作者有密切关系:“我认为,文化自觉指的就是我们的作家和艺术家要有明确的文化使命感。这个文化的使命感就是对社会、对观众要有社会责任、要有社会担当。那么文化自信,我觉得就是指我们在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过程当中,要坚定信心,不能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最终的评判标准是观众的口碑

   李京盛说,当前电视剧领域存在一种“骂声与收视齐飞,狗血与利润同在”的现象。“大家都说这个剧不好,一边看一边骂,但它的收视还很好。有些同志跟我交流,那我们怎么办呢?我们写不写?怎么写?其实这个答案在每一位作家的心里早就有了,谁都不愿意担当这样的骂名来获取利润,不要说我们这些有文化自觉,有文化担当的作家、艺术家,作为一个平民百姓他都有羞耻之心。在利益面前,中国人从来都是鲜明的;在我们的文化当中,从来都是鲜明的。对见利忘义、不择手段、不顾廉耻的行为,从来都是受到斥责的。电视剧的题材尺度、内容审查尺度、评价标准尺度,不在管理部门的各种规定当中,是在我们每一个作家、艺术家的心里。最后老百姓的口碑,才是最终的评判标准。”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