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家电销售巨头苏宁正式进军网络售书业,“苏宁易购图书馆”开张即推出了“0元售书72小时”活动,随后,各大网上书店相继出手,当当网借12周年店庆,叫卖10万种图书“4.9折封顶”“买100返200”……还摆出“一年一次败家子,想当就当”的架势。京东商城同样不甘人后,组织了“6大专场轮番轰炸”“飓风抢购1小时”等促销活动,但这种挥泪大甩卖的阵势是否真是在赔钱赚吆喝呢?
其实,网络“败家子们”算盘打得很精,比如“满100返200”活动,表面上返券金额比花费金额多,但是读者要想使用这些返券并不容易,因为“礼券使用”细则规定,无论使用50元的书券,还是50元的日用品券和100元的服装券,前提都必须消费同类商品200元以上才能使用。也就是说,要把网站所送的那200元返券全部用掉,读者需要分4次买够200元的商品,读者的代价是花费800元钱,而且返券越多,自己掏钱越多。这种返券模式当年就曾因为涉嫌欺诈消费者,在商场中被明令禁止,没想到多年之后又在网络售书中大振雄风,真可谓阴魂不散。而在这场“变态”的促销中,网络商家通过“零元售书”的小赔实现了其他商品的“大赚”。即便没能“大赚”,他们也不在乎,因为较之眼前的利益,他们更看重通过打折聚拢人气,以此和竞争对手拉开距离甚至拖垮对手,实现垄断。
但这种如意算盘是否真正可行却有待检验,其中绕不开的问题就是“一旦产品的价格降下去了就很难回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吕本富分析:“这样的网络价格战还要打几年才能分出胜负。就算最后一家独大,如亚马逊一样取得了垄断地位,它也不敢店大欺客,这就等于给对手或其他业者留下了竞争空间。”而无论商家竞争谁胜谁负,出版业都将成为受害者——如果读者认可了书价打两折很正常,谁还会去只卖正价的实体书店买书?实体书店的消亡则会加重出版商对于网店的依赖,价格战的压力也会转嫁到弱势的出版社身上,行业利润摊薄,出版社也很难有更多的资金和精力出版高品质优秀图书,如此恶性循环,造成的结果是图书质量下降,好书难寻。
当然,你不能指望为了读到好书,所有读者能自发地抗拒打折的诱惑,还是那句话“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在图书的问题上,读者负责擦亮眼睛选好书,至于书价定多少才合理,如何摆平实体书店、出版商、网络书店三者关系,则需要政府多动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