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仙华山石刻“天书”:或与上古图腾崇拜有关

中国新闻网
2011-12-06 15:32:14

蛋形巨石上的图案犹如中国古代青铜器工艺

 村里人所说的金牛石

   连续两天的大雨,让仙华山的野山道上泥泞无比,越往深处走,杂树乱枝越多,草越长越密,几乎无处下脚。树叶上积攒着的雨水簌簌下落,打湿肩膀。晨光熹微,就在这烟雨笼罩的仙华山中,我们徒步前行,只为找寻传说中的“天书”石刻。

    眼见为实:

    乍见惊艳“天书”

   听闻金华浦江县境内的仙华山景区有石刻“天书”,我一直不信。

   经不住当地文史爱好者江东放的一再邀请,还是在他的带领下,一同绕道山的东南面,沿着曲折的小路攀爬找寻,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艰辛一幕。

   江东放是浦江当地的文化名人,上世纪80年代初,他曾担任七里农村信用联社的办公室主任。“那时盘山公路还没修起来,催收各村农户的借贷还款,需要步行翻好几座山。”正是这种职业经历,让他与散落在山间的大石头结下不解之缘。“仙华山东南面的山林里有几块石头,上面的花纹实在是神奇。”

   因长年封山,林木茂盛,荆棘披路,我们走得很慢。蓖麻和不知名的小刺粘在身上,扎进腿里。湿冷的空气中,我们呼出团团白雾,几次迷路,只好折回去重走。

   在阴湿的山林间穿行了近一个半小时后,眼前才豁然开朗——一块两米高的蛋形巨石横卧在面前。在雨水的浸润下,油亮石头上痕迹清晰。“就是它!”找到石头的兴奋将我们行走的疲惫一扫而空。

   细看之下,石头朝南的一面有着两只大大的“眼睛”,“眼睛”中间是一条不甚笔直的鼻梁,石头顶部是粗条纹组成的涡旋。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那双横向凸出的浮雕眼睛,怎么雕刻到了仙华山的石头上?”这个奇怪的念头跳进我脑海之后,就再也挥之不去。

   旁边还有另一块又扁又平的石头,拨开遮在上面的落叶,一道道波浪形纹路就显现出来。用卷尺测量,这两块石头直径相当,断裂面吻合,极有可能曾是一块石头一分为二。

   拍照、测量、记录、下山……返回途中,我们在山脚下登高村的一个农家乐歇脚。“绿荫农家”的老板娘赵绿荫听说我们来寻找石刻“天书”,还特地带我们去看村中梯田里的几块怪异石头。

   在层层梯田之间,一块高达数米的楔形巨石硬生生插在田里。走近一看,有回字形、马蹄形、盾形、椭圆形的各种符号。每个符号大约有30至40厘米,深2至3厘米。符号的线条粗壮有力,就像儿时在沙滩上玩耍时,用硬物留下的线条痕迹。而这些刻画在石壁上的凿痕也并非简单的凹陷,一般中间深、边缘浅,有着非常强的立体感。

   梯田的更深处的一个坟冢的旁边,有一面比黑板还大的石头。从正面的角度看,它与普通石头无异,但攀爬到石头的顶端或是侧蹲在石头的一旁,却可以看到清晰的凹凸痕图像——一边像弯月,一边则像太阳。从整体看,又像是面朝仙华山神女峰的一个牛图腾。村里人将这块石头叫做“金牛石”。

    穿越古今:

    争执中的猜想

   站在硕大无比的“金牛石”对面,人的思绪很容易被山里的疾风牵引,无边无际地延展开去。是谁在石头上留下了奇怪的痕迹?这些痕迹代表什么?众多石刻为何散落各处?这到底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是我们祖先的刻意为之?

   “刚开始我也一直怀疑,这是岩石经数千年流水风化侵蚀而留下的图案。但这些‘眼睛’形、盾形、圆形、方形等几何图形,又与岩石的自然风化的走向完全不一致。凭借自然之力,似乎不可能形成”。江东放驳斥了我对于“人工”痕迹的种种质疑。

   一同前往的《今日浦江》记者吴益文则坚信这是人工凿痕。他还曾专门撰写文章提出自己的种种猜想。

   “可能和上古时期的图腾崇拜有关。他们的图腾标志说不定就是牛蹄。”吴益文介绍,登高村梯田中那块楔形巨石不知从何时起,就被村民称为“金牛石”。而石头上的雕刻图样,和牛蹄的形状非常接近。

   村里人还将这些特殊符号与不远处黄宅镇发现的“上山文化”联系起来。“上山文化”考证,距今上万年前,当时的先民已经掌握了用木头搭建房屋的技能,还能种植水稻和烧制陶器。

   “这之前先民应该还有一个利用天然洞穴来躲避风寒雨雪的穴居阶段。”吴益文认为,仙华山一带山岭峻峭,原始森林稠密,朝南方向的天然石洞不失为先民安身立命最理想的场所。“也许在千万年前,仙华山一带还是部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族人每逢重大节日,在此举行庆典或祭祀仪式,并以图案形式进行记录。”

   登高村的党支部书记赵纯生介绍,登高村是浦江最古老的村庄之一,未建县前就有人居住。村民多为赵姓,据传为南宋皇族赵氏后裔,宋亡后辗转迁居于此。

   上世纪80年代,在修村路时,“金牛石”附近就曾挖掘出一面汉代的铜镜。“不知什么时候流传下来的传说,说仙华山中有一个用石窟造的宫殿,里面全是宝藏。因为兵荒马乱,洞口被掩盖。这些符号说不定就是藏宝的记号,和天上的星象吻合,只等高人破解。”

    念念不忘:

    论证交给时间

   今年4月,由中国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叶学明,故宫博物院研究室研究员施安昌等一行六人组成的北京专家组,曾赴实地考察仙华山一带巨石图像和周边的上山文化遗址。

   在对巨石进行测绘、搜集民间传说等四天的考察工作结束后,专家认为仙华山地质构成属于岩浆岩,是一种浅表层的火山岩喷发,有可能通过流动形成纹理现象,但巨石上凸起的图像似有人为加工的迹象;巨石图像上那种类似浮雕图案,呈太阳、圆角、方折等形状,综合起来又有点像兽图、脸面等,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他们建议,组织人力对仙华山、登高山一带扩大搜索、勘察范围,把已发现的巨石图像做一编号,记录、拍摄,并绘制成图;尽可能收集一些仙华山登高山一带有关民间传说资料,并加以整理汇总;要妥善地保护好已发现的巨石图像,为将来旅游开发创造良好条件。

   而在此之前,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的两位教授也曾到仙华山勘察“天书”石刻。

   一位考古学家曾经说过,作为时间的历史也许会淹没史实,然而作为历史的时间,有时候在世界上的某个角落或许会耐人寻味地停滞下来。

   仙华山散落巨石上的这些“岁月留痕”,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能让我们测出文明的所在。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