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珍藏抗美援朝军功章 捐赠黑龙江省博物馆

中国新闻网
2011-12-06 17:33:28

    志愿军使用的“大灶饭票”

   他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行车11万公里,每天穿梭在敌人飞机、大炮封锁的运输线上。60多年来,无论生活如何变故,他始终珍藏“荣誉”,在本报的帮助下———

    耄耋老兵,为抗美援朝军功章找到“家”

   省博物馆将对老人的这批藏品永久馆藏,并于12月8日举行专题展览

   中国人民志愿军胸章、一等功证明、朝鲜银质二级勋章、过江纪念章,以及志愿军抗美援朝时使用的饭票、油票和两块安全行车奖牌……近日,巴彦县80岁老人邢子臣找到本报,希望在有生之年,给这些记录战场经历、比自己生命还要珍贵的藏品找个永久归宿。经记者联系,昨天省博物馆对这批藏品登记造册永久收藏。
    军功章是邢子臣家最珍贵的财产

   11月28日上午,记者和省博物馆副馆长丁元海来到巴彦县南郊,在一栋普通平房门口,邢子臣等候已久。

   邢家两间房是邢老小儿子的,老两口住在右侧屋里,左侧屋住着小儿子一家三口。邢老的屋内除了一台老式电视机外,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唯独墙上挂着的几张老照片让人感到老人的与众不同。

   邢老在抽屉里拿出一个黑色大本夹子,里面的物品被包上了塑料膜,虽然不很专业,但和简陋的邢家相比,足以看出主人对这些物品的重视。夹子中有中国人民志愿军胸章、一等功证明、朝鲜银质二级勋章、过江纪念章、和平万岁纪念章、中国人民志愿军1加伦油票、1天大灶饭票(3张)、1947年北朝鲜钱币、两块共计11万公里(一块5000公里、一块6000公里)的安全行车奖牌以及一本写满朝文的勋章证。

   “60多年中曾几次搬家,唯独丢弃不了的就是这些物件……”邢老说,最困难的日子里,也没有想过卖掉换钱花。

志愿军汽车兵当年使用的油票,可以在前线任何加油站加油。

    每天奔驰在敌人重点打击的运输线上

    打开话匣子,邢老向记者滔滔不绝地讲述起当年的往事。

   1950年初,抗美援朝战斗即将打响,时年19岁的邢子臣入伍参军。在佳木斯解放军汽车学校学习汽车驾驶后,当年12月,部队在丹东市集结。邢老所在的是前线运输连,共有83人、83台车。“开着满载军用物资的汽车,半夜时分奔赴前线,即将过鸭绿江时,我回头看了一眼祖国,心里说‘再见了,祖国’。”邢老说,在入朝时很多人都是抱着必死的信念。

   每天12块压缩饼干充饥,往返一次百公里外的最前线。邢老说,开始时车队白天行动,但敌人的飞机、大炮太密集了,车队损失严重。后来决定车队只准晚间开夜行小灯运输,最多只能两台车同行。当时在这条运输线上共有13个团,上万辆车。

   为了做好防护,战友们将崭新的汽车用泥巴和树枝做伪装。即便这样,每当有志愿军防空哨的枪声响起,大家就迅速停车、熄灯、用外衣将风档玻璃盖好以避免反光,等着敌人的飞机驶离,才能重新上路。

    邢老说,几乎每天都有汽车被炸,战友离去。

过江纪念章

    每件藏品都有故事,被老人视为生命

   记者看到,藏品中有两块安全行驶奖牌,便问个究竟。邢老说,进入战场后,战友们有的阵亡、有的受伤,车辆损毁严重,后来部队开始鼓励安全行车,尽量避免伤亡,便有了这种奖牌。

   从1950年至1953年,他在战场上整整行驶了11万公里,期间只换过一台车。1952年初,他在运送物资时,被敌机投下的照明弹发现,“当时四周一片惨白,车辆完全暴露在敌机视线中,机关炮猛烈打来。我驾车左躲右闪,往旁边的树林里冲,但手臂和车厢还是被击中,当时以为自己肯定完了……”还好汽车进了树林后,敌机没追,躲过一劫。

   藏品中还有几张当年志愿军的加油票和饭票,邢老说,随着志愿军不断取得胜利,战线开始向南推进,各项后勤保障也跟了上来。这些油票是志愿军专用的,可以在任何一个加油站加油,饭票则是汽车兵专用的,可以在任何连队食堂就餐。

中国人民志愿军胸章、朝鲜银质二级勋章和证书,以及和平万岁纪念章。

    83人的连队回来时只剩下34人

    朝鲜战争结束后,邢老被授予一等功,获得朝鲜银质二级勋章。

   记者看到,在黑龙江省军区1987年给邢老出具的证明材料中写道,“邢子臣在抗美援朝第三次反击战中战功卓著……战功属于军以上功臣模范。”

   邢老说,自己连队过江参战时是83人,回来只剩下34人了。其中最不能忘记的是两位搭档。同岁的张玉民和他最好,两人总是一起穿越封锁区。一天上午,两人在树林里隐蔽,他问张:“打完仗回家干点啥?”张开玩笑说:“二亩地,一头牛,炕上坐着长头发……”正说着,4架敌机飞来,向附近干农活的朝鲜乡亲疯狂扫射。一颗炸弹落到他俩身边,掀起的泥土把张玉民埋住。他爬过去,将张挖了出来,张浑身是血昏了过去。他将张送到志愿军医院后,二人再也没见过面。

   后来,邢又和战友祁恩国搭档,每次祁都把车开在他前面。祁兜里揣着未婚妻的照片,总拿出来看,二人约定战争结束就办婚事。“他没能熬到那一天呀!”邢老感叹。这位战友牺牲在上甘岭战役中。

   邢老泪眼模糊地说,全师只有他和另一位战友活着得了一等功,并被授予朝鲜银质勋章。现在想想,太多死去或受伤的战友战功更高,自己只是为他们守候荣誉。

60000公里安全行车奖牌

    省博完成老兵愿望,永久收藏军功章

   战争结束后,邢留在朝鲜支持建设,1956年5月才回国转业,到巴彦县一工厂上班直到退休。

   80岁高龄的邢老晚年生活艰难。7个孩子中,二儿子和三儿子相继去世,其他几个孩子生活也非常艰难,三儿子治病时欠下4万多元外债,只好由老父亲承担。

   在邢老家,记者发现虽是初冬,邢家却没有生火取暖,说话间可见哈气。小儿子邢光平说,为了省点煤,父亲只有晚上才点火热炕。他经常告诉儿女,要记住那些战死沙场的战友,更要知足现在的生活。三哥走后,老人一直有个想法,就是将这些纪念物找个稳妥的“家”,让更多的人了解、记住那场战争,记住那些英雄。

   昨天,省博物馆完成了老人的心愿,将15件藏品登记造册,收为国家永久藏品。馆长庞学臣说,作为我省最大的一家综合性展馆,省博有义务对历代藏品进行整理、收藏。邢老捐赠的这些藏品,对记载朝鲜战争、将来研究近代史具有重要价值。而邢老这段鲜为人知的老兵故事,更应该让后人知晓。

   据了解,目前省博专家正在对15件藏品进行整理、布展,并将于12月8日免费展出。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