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茨堡音乐节37天186场 财务状况透明获赞扬

人民网
2011-12-27 16:03:10

   每年一届的萨尔茨堡音乐节是全球夏季音乐节的龙头老大,也是国内不少艺术节组织机构竞相效仿的对象。该音乐节的权威性和高端性不仅体现为精良制作的歌剧和大牌云集的音乐会,也体现为组织机构管理严谨和财务状况透明公开。

   作为萨尔茨堡的市属机构,音乐节组委会每年都会公布其上届音乐节的财务报表。比如2010年萨尔茨堡音乐节,出票率为94.6%,37天中在13个场所共上演186场演出,其中歌剧45场,戏剧71场,音乐会70场。总预算为4900万欧元,其中27%来自政府拨款或公共财政,票房收入占48%,其余均为赞助或基金运作所得。这份详实的报表在网上向大众公开,内容简明扼要,数据清晰可辨,极具说服力。

   其实公开这些数据,或者公布包含这些数据的年报,萨尔茨堡音乐节不是特案。近几十年来,国外许多乐团、歌剧院和音乐厅,每年都会在年底发布上一年的年报。仅以2010年为例,香港管弦乐团、香港中乐团、台湾交响乐团、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悉尼歌剧院,以及美国、加拿大、英国、西欧和日本的绝大多数同类机构都先后公布了年报。这些直言不讳的年报将机构的盈亏、收入结构、成本控制、预算方案、支出明细、融资成果、员工薪金一并列举,并附有上一个演出季的演出场次、演出内容及相关评论,以及相关的教育推广普及项目。如果是创收明显,评价提高,则值得其他机构借鉴学习;如果是赤字增长和融资减少,则能唤起大众的关怀和解囊。而反观我国内地大量从事演艺行业的非营利机构,就我所知,只有上海大剧院和上海音乐厅两家从3年前开始,每年对外公布纸质的年报,其中的很多数据要素,极具研究价值。

   有了年报,也就自然有了年鉴。年鉴是行业管理机构或服务机构综合各家单位的年报所作的数据整合和统计。年鉴对学术研究和资料考证有着无可替代的史料价值。比如近来大众对中文演唱的西洋歌剧讨论热烈,继而有人提出日本与韩国均不演本国语言演唱的西洋歌剧的说法。为此,我特地研究了《2009年日本歌剧年鉴》,根据该年鉴,2009年日本全年用日语演唱的西洋歌剧不下数十场,说明前面那个说法是误传。

   无论是行业机构的年鉴,还是非营利机构的年报,其背后凸显的是操守和服务意识。一些国字号大型乐团或演出机构,在公开场合提及经费紧张和条件艰难,倘若以年报形式用数据说话,既能引发舆论和大众同情,也能激起员工斗志,比在发布会上唾沫飞溅地大叹苦经有用得多。而另一些将“国际接轨,职业操守”挂在嘴边的机构,若能以小见大,从诸如公布年报的管理细节而不是排场门面入手,则更能让人信服其职业操守和管理水准。

   着眼于正在进行的全国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不管是维持事业单位编制,还是走向市场,或者介于中间的企事业单位,其实都不妨从政府部门公布“三公经费”和国外一些艺术机构运营经验中汲取营养,提升服务意识,从拨款制过渡到预算制。透明公开的年报是职业水准的体现,也是对公众知情权的体认和尊重。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