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坐像是一种文化创意?

中国新闻网
2011-12-30 16:12:09

    2011文化盘点

    秦桧坐像与文化创意

    新闻回放:

    12月26日南京消息 引发各地各界关注的江宁博物馆展厅内秦桧坐像,近日将销毁……

   齐世明文:时代不同了,鲁迅笔下“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毕竟成了历史,今朝,公历的年底真成了一年之终,因此,要总结,要“盘点”……笔者本意想盘点今年之文化,但文化大如天,细细道来也要挂一漏万,我只能如管中窥豹,说说我的所闻所思,以见“豹”之一“斑”。

   对于今年9月南京江宁博物馆的消息,笔者相信,谁人都会一诧,甚至不啻一颗原子弹顿时爆响!是的,跪了492年的秦桧,竟坐在人们面前!全国208个秦桧像,只有这么一个!今年9月,南京江宁博物馆新馆一对外开放,展厅内一座秦桧坐像便引发如潮的争议声。

   对此,笔者的耳边又响起乾隆时进士秦涧泉一联:人从宋后羞称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让秦桧长跪不起,背负千古骂名,这是历史的断语,中华文化的选择。而让其坐起,则是价值观的错位。其背景是在各地一片寻找名人祖先热中,秦桧之故园江宁也“春心萌动”,遂有这一“准翻案”之举。

    笔者更为注意当地馆方的解释。能说这是尊重历史?是一种文化创意?

   “尊重历史”也者,不值一驳。“文化创意”说,倒需要“理论理论”。欲达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须大力创意、创新、创造。文化创意,是创新与创造的必要基础与前提。当下之中国,最为匮乏的要属文化创意了。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盘点”今年的出版物,70%以上都是重复的……那电影电视呢?尤其是每年都积压于各地仓库的一万多部集电视剧,又有几部不是“重复”之作?

   又其实,“重复”也好,“复制”也罢,都逃不脱上网这个“族谱”。今朝之文化,首先成了世界第一“网”。于是,“网扒”成了多少人的生活、工作乃至于写文章、晋职称、谈恋爱……之“必须”?

   笔者静观默察,总结出举凡文学写作、影视拍摄、学术论文通过“网扒”“复制”甚至抄袭的新招法——

   基础的,仍如我辈读小学时描仿影,亦步亦趋,直至一字不爽——眼下有“百度”有“谷歌”,一“度”一“歌”,岂不是“全盘搞定”?闹得各地纸媒的副刊几乎都不上网,据说是被真作者追究抄袭追究怕了,打不起“官司”。

   中层的,已经辗转腾挪,上天入地,从我处裁一段“凤头”导语,从你文切下一块“猪肚”内容,从他篇再续一下“豹尾”……你纵然生就火眼金睛,哪有“读‘网’破万‘家’”的功夫,又如何追究其责?不然,中国学术论文发表量已居世界第一,可是有多少教授、博士后自有建树?

   高端的,一目十行,已摄取了你大作之“精气神”,敷衍成篇成剧,可“独家”可头题可“开××先河”。甚至于你的“遗珠之憾”,他居然可以“晴雯补裘”,倒把你弄得一愣一愣的,内心先已怯了三分……

   此三种招数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学术、科研等领域,但以影视、新闻、文艺这些最需要文化创意之“界”为最。

   看看正在火热进行时的贺岁档,复制也不能幸免,踩着洋人或前人的脚印走路,竟成了心照不宣的“约定俗成”……

   面对如此情形,人们不禁要叹气,拿抄袭当捷径,以恶俗为娱乐,用肉麻作有趣,让金钱成老大,何谈文化创新和文化自觉?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