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李文弟:同享绘画的快乐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12-11-01 14:25:02

同享绘画的快乐

——记画家李文弟

   题记:李文弟坚守“师其意,不师其点”的治学原则,无论题材、笔墨、技巧、还是章法、着色都在不断地大胆尝试探索和创新,逐渐形成了其风骨兼容的风格。

    常  客

   展开画作,眼前的这只鹰,朴拙之中透露出矫健雄强之气,目光敏锐瞪视着远方,如钩般的嘴紧闭,屈铁似的爪握紧岩石,强健的飞羽虽已收敛但蕴含着一股蓄势待发的力量。这幅被命名为《雄风》的画是画家李文弟的作品,是李文弟钟情近40年,磨炼30余年的杰作之一。

    功夫在画外

   李文弟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出生在北京著名的文化街琉璃厂。受翰墨之地的熏陶和影响,李文弟自幼酷爱中国美术。少年时,他的作品就在少年美术大赛中获奖,逐渐展露出他的绘画天赋。如果说少年时期的李文弟只是以天赋作画,那么,我国著名国画大师康宁先生的引领,才真正把他带入中国写意花鸟绘画领域,并且担负起传承齐白石、李苦禅(齐白石弟子)一脉画风的重任。

   康宁是我国当代享有盛誉的国画大师,主攻写意花鸟,是我国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的得意弟子。20多岁时,李文弟认识了康宁,绘画技法开始从工笔转向写意,也因此打下了他继承齐白石、李苦禅画风的基础。

   从工笔转而写意是件并不容易的事情,李文弟说,工笔要形对,而写意必须要有神。他的学画是从临摹先人画作开始的。他在师傅康宁的指导下,李文弟广泛涉猎了八大山人、齐白石、李苦禅等名家的作品,从先人精湛的绘画技巧中,他的用墨、章法等中国写意画基本技巧得到了长足进步。这是一个寂寞又痛苦的过程,其间,李文弟常常独自一人盯着先人们的画作冥思苦想,也会因为画一颗石榴籽却永远不能达到师傅的水平而痛苦不堪。

   在磨炼技法的同时,李文弟还寄情于大自然的花鸟之中。北京动物园的“鹰巢”是他常常光顾的地方,那些鹰们、鹫们的飞起降落、一扭头一展翅都令他痴迷。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作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至今,李文弟仍然保持着每天作画5个小时的习惯,为了有更多时间作画,除了公益性活动,他很少参加其他应酬。作画早已成为他的生活方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追求大写意

   大写意画以草书入画,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造型观和境界观。早在唐代就有以泼墨著称的画家王恰,北宋米芾山水画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揭开了写意山水的序幕。徐渭在水墨大写意花卉画方面创造性的贡献尤为突出。明代以后,这种写意的美学主张已逐渐发展成熟为绘画史上代有传人的大写意画派。但是,几十年来过分强调对象的形体结构和素描关系在我国的影响逐渐增大,因此不少业内人士呼吁“中国画理应回归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上来,回归到以笔墨为中心的自由抒写的写意精神上来。”李文弟也是其中的呼吁者和践行者。多年来,他始终把“大写意”当作一块“最中国”净土坚守着,他要用用最简单的颜色表达最丰富的意象。

   有不少李文弟作品爱好者都评价说,从他的作品中能够看到他的绘画与齐白石、李苦禅是一脉相承的,康宁先生对李文弟绘画风格的建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李文弟又坚守:“师其意,不师其点”的治学原则,无论题材、笔墨、技巧、还是章法、着色都在不断地大胆尝试探索和创新,逐渐形成了其风骨兼容的风格。李文弟对雄鹰、鹭鸶、八哥、雄鸡等禽鸟花卉情有独钟。他笔下的大写意花鸟作品,随形赋彩、似形彰神、酣畅淋漓、形神兼备,墨色浑厚多变。他的作品天真烂漫,“雄鹰”威武,鹭鸶、八哥、喜鹊、雄鸡设形精巧,墨色洗练;荷花荷叶泼墨大胆、厚重而活泼。

   如今,除了画家的身份,李文弟现在还是华夏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理事、中国美术艺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文臻画院院长、慧晨书画院顾问。他的绘画作品受到了业内行家和中国画爱好者的广泛关注,他的作品曾在中国书画展中获一等奖,他的雄鹰图、八哥戏水、安居乐业图等许多作品多次在日本、韩国、东南亚、墨西哥等地联展,获得较高声誉。

   李文弟的人生格言是:人的生命有终点,我的艺术没有终点,我要不断地求索进步,让世人与我同享绘画艺术的快乐。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