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学彰显国家精神 《国家》描绘国家与人民血肉相连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3-01-10 10:45:16

    王  晖

   作为一名钟情于报告文学的作家,何建明的写作风格清晰而独特。新世纪以来,他创作了《根本利益》、《永远的红树林》、《部长与国家》、《国家行动》、《我的天堂》、《破天荒》、《忠诚与背叛》、《三牛风波》等报告文学,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构建当代中国的国家形象,以文学的名义彰显中华民族的伟力与精神。其文本中的“国家叙述”独具特色。近期,何建明发表了他的最新作品《国家——2011·中国外交史上的空前行动》。这部长篇报告文学既保持着其一以贯之的文本特质,又显示出别样的风姿。

   《国家》聚焦的是2011年中国政府采取“国家一级响应”的空前外交行动——历时12天,从处于战争动乱中的北非国家利比亚撤离3万余名中国公民,使他们转危为安,顺利返回祖国。这是史上最大规模的海外撤侨行动。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和激情的话语,再现了这一具有国际影响的重要事件,并以事实形象地诠释了“国家”和“人民”的意义——“如果离开了自己的国家,你还会有什么?如果没有了自己的人民,国能是什么样?”作者在“题记”中写下的这句话,可谓是全文的文眼,它描绘了国家与人民唇齿相依、血肉相连、命运相牵的紧密关系。

   “国家叙述”其实也是作为“时代文体”的报告文学在逼近现实、思考现实和书写现实时的必然选择。如果报告文学没有或者弱化了这种叙述,那这种文体的存在价值就将打折扣。因此,面对21世纪中国的崛起和复兴,凡是有大志、有担当、有理想的报告文学作家,都不仅不应忽视或者漠视“国家叙述”,还应当努力探索之、积极实践之、勇于创新之,以光大报告文学的传统、扩张报告文学的影响、凝聚报告文学的力量。

   《国家》在艺术传达上的突出之处主要表现在结构上,作家将时空交错、头绪复杂的事件进程处理得井井有条,详略得当。在全景式多方位多层次描述的同时,以外交部派出的三个特别行动小组的活动贯穿全书,重点描述了我方人员在班加西、利突边境、米苏拉塔和塞卜哈等四个关键地点的撤侨行动,以点带面地写出了海陆空三路救援情况。作品的结构安排得精心与巧妙,使得作品的情节线索多而不乱、丝丝入扣,为这部以再现事件为主的全景式作品增添了光彩。

   尽管全景式作品不以再现人物为主,但出色的人物形象的表现一定会为作品加分。《国家》在这一点上也有可圈可点之处。这部作品描写的人物众多,从国务委员、外交部长、大使直至各级外交官,国资委各级干部,驻利中资机构职工,利比亚等国外交官、船长、机长、军警等,均有涉及,其中重点表现的人物达数十位。作品将这些人物置身于突发紧急事件当中,通过语言与动作等描写,生动刻画出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点,突出表现我方外交人员和中资机构人员爱国、勇敢、坚韧、忠诚、执着、善良的可贵品质,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此外,日记、博客、口述、记者文章等文本的加入,使《国家》在文本建构上更具包容性、开放性和丰富性。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