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王永志旅游随笔集:游记率性而为才是旅行本意

中国新闻网
2013-01-10 16:26:14

    归去来兮

   坊间有一个既老套又心酸的段子:在一次国际援助中,美国总统非常不理解美国的反应速度竟然会慢于中国。相关负责人向总统解答道,因为中国每年都有一次春运,要把几亿人口进行空间大调动。

   再看五一、十一黄金周,且不说国内景点游客摩肩接踵,即使出境国际游也基本可以不用说外语,到处是熟悉的中国人面孔,听到的是满口乡音俚语。这么多人口对旅游的热衷,让国人的旅途不需要前往荒漠雨林,即可体验智力和体力的冒险。这不是一个“把大象装进罐子里”的故事,而是生活在罐子里的人,突然意识到自己是大象。在时尚的名义下,我们把“大象”在同一时间里放出来,旅游自然也成了一种让人生畏的事物。与此相对应当是,旅游指南、游记书籍应运而生,成为继青春、励志、财经、文史类图书之后的又一个热销门类。

   日前,传媒中老友王永志来电说,他正在整理一本五洲记游的的书,并征序于余。我感到不奇怪又奇怪。说不奇怪的是,王永志是一个资深的传媒人,在1990年代,大兴报告文学写作,我们都裹胁其中。这些年来他笔耕不辍,除了新闻本业外,报告文学、人物传记、散文随笔和诗歌都有结集出版。因为记者走天涯的职业特性,这些年他走了国外不少地方,再出一本游记,对他来说不是问题。但奇怪的是,他竟然邀请我为其作序,这些年来我们一年间也聚会几次,虽是海阔天空,但很少涉及旅游话题,况且我也不是旅游界的什么“名驴”。

   不过,王永志曾说,旅游需要金钱、时间、体力,人生在世,不可能三者都在同一时间契合,因此,有机会就要抓住机会,不要等到钱有了,时间有了,却迈不动,游不了。正是“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此言深合我意,也就不再推辞了。

   其实,我答应为其作小序,却有更深的原因。首先以我对王永志的了解,他是个非常真实而善良的人,这样的人写的字作的文必是美好的。更重要的是,他的旅途很多是和职业相关联,没有当今大多数国人旅行时的窘境,此书也并非为了某种利益而定制,我们可以重新读到纯粹的游记。这话说来简单,而读者们“博览群书”之后,便会体味我们不仅仅旅行会有窘境,连读游记都会中了“商业暗器”。

   我很推崇徐霞客的游记,亦应是现当代游记的方向。他不只是一般旅游的指南,还融进自己艰辛的考察和独到的心得。我粗略地翻阅了王永志的书稿,发现他的游记不是纯粹的旅游指南,也有自己的特色。比如“伊斯坦布尔横跨欧亚”,既有对海峡、寺院、皇宫的描述,也有对历史的思索;再如“圣地亚哥古堡感受传奇”,他从菲律宾国父黎刹写起,把古堡同诗人的经历联系起来,使读者增加对古堡、对菲律宾的历史、文化的了解,显然这不是记录海滩、街景、购物的游记所能比拟的。

   游记往往是对旅程的所见、所闻与所感的一种忆述,大多源于心灵深处的触动,并行诸笔端,记录下游客的独特感受,传递出一般旅游指南或地图所难以传达的心灵感动和体验。作为记者,王永志的游记不能像一般的旅游者可以随心所欲地观赏风景,只能在有限的时空中捕捉眼前即景,述说心中的感受。像“维尔纳,空气里也弥漫着音符”、“吴哥半日游”,都是如此。同时因为职业的关系,他的涉猎较广,搜集、提炼资料也有一套,并举一反三,这从他的“圣彼得堡教堂、雕塑最迷人”、“望闻问切旧金山”等均可见一斑。

   作为报告文学作家,王永志在写作中坚持客观纪实的原则,注重细节的真实性、可视性和文学性,像“澳洲海景各领风骚”、“聂鲁达:爱比遗忘漫长”,都可以看出作者良苦用心。而作为诗人,他能从细微处发现常人不易发现的东西,着力于捕捉旅途中突然冒出来的、顷刻间容易烟消云散的念头和感觉,简单自然的照片,配上优美的文字,读来让人如临其境。比如,看肖邦纪念馆,他从一首未完成的诗篇入手,重现当年参观情景,写来很有诗意。而一些标题,像“维尔纳,空气里也弥漫着音符”、“追忆希腊的流光水色”等,可以体察作者的心绪。

   王永志走过境外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每个国家多选一篇,着眼于最有特色、或对他感触最深的风景故事。旅游时间跨度大,看的景点不一,写的游记有长有短,文风也不尽统一,此中既有多样性,其简略或繁复率性而为,这才是旅行的本意,没有程式,只有轻轻的脚步和一颗诗人的心。

   我一直推崇徐霞客的写作方法。但我希望,王永志能带给我们更美、更能拨动心弦的旅游随笔。

    人天合一,行知合一,心境合一。合我意,是为序。

    2012年5月16日

    方向明

   (这篇文章是作家方向明为王永志的旅游随笔集《爱比遗忘漫长——老记者的18年环球路》所作的序言。该书新年伊始在北京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王永志系中国资深媒体人,此前出版过《归侨抒情诗选》、《超级富豪大登陆》、《多冕之王郭鹤年》、《澳洲飞去来》和诗集《命定之路》等书作。)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