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随感:正心为先,修德为要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3-01-14 10:57:27

    米博华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所称“八条目”中的五条,排序大有讲究,用意也大有学问。就大多数人而言,讥弹时弊,指陈国是,其情志可嘉,但即使有些权位,离“平天下”也差得远。“修齐治平”,说的是正心为先,修身为要。先做好自己,然后管其他;先做好小事,然后谋其大;先做好当下,然而虑其远。心思不正,己德不修,做人自私自利,做事偷奸耍滑,家里子不孝、兄不和,这样的人能干好正经事的,古来几稀。

   说到做到,其实很难。写尧舜文章的人未必就是尧舜,大抵总是说的比做的好,这不奇怪。“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是实话。但是只说别人,自己却不做;说得很好,做得很糟,全无自律自省,那就难以服人。

   这样的事情不少。有人反感送礼的庸俗,自己办事却琢磨“送点什么”;有人抱怨遇事不公,自己却算计“找个门子”;有人批评铺张浪费,自己花公家的钱坦坦的;有人痛批无诚不信,自己却买了家常日用开了办公用品的发票……言行脱节、说做分家,确有复杂原因,不能简单以“乡愿”论。倘若到大医院看病,不找个熟人穿针引线,一步一坎,步步维艰。人是社会的人,事是现实的事,无论是情不自禁、迫不得已,还是身不由己,当“潜规则”成为一种规则,多半还是选择“沉默的受益”。彻底置身局外,挺难。

   还有更大的纠结。我们抨击的时弊,是真实的;我们有意无意地裹挟其中,却也是真实的。正如抱怨马路拥堵、秩序不佳,常常忘了自己的车也横陈在斑马线上;我们喜欢水源干净,可有时为了自己“干净”而制造更多的污水。天下事往往就是这样,说别人容易,把自己摆进去,一切就会变得不一样。

   至难者莫过治国,所以有治国安邦的策论,有正本清源的陈情,有决胜千里的锦囊,自然更有愤世嫉俗的抨击。这不错。然而也许更重要的却是先做好自己。天津有位已故老人叫白方礼,靠拉三轮平板车攒钱,捐助失学儿童。查遍相关报道,竟未找到一句亮辞丽句。很难说有什么家国情怀,很难说有什么道德自觉,更很难说凭一己之力能够帮助多少人,但如果更多的人能够把“乐善”当作自己的热爱,更多人愿意朝着“好施”的方向迈出一小步,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亲切温暖许多。汽车禁行一天,空调降低一度,食物少扔一点,用水节约一些,这虽然说不上“平天下”,却也是治国之善策吧。

   个人和社会是一体两面。没有离开具体人的社会,社会就是你我他的家庭。从这个意义上说,“正心、修身”与“治国、平天下”乃是由小到大、由近到远的展开。开放时代,庶人议政,理所固然。说,是个人的自由;听,是领导的责任。只是,除了说,还要做。起码,做事要“推己及人”,要别人理解、帮助自己,先体谅宽容别人;做人要“不欲勿施”,自己觉得不适不当,就别让人为自己的缺点甚至错误埋单。起码,激奋和不平之余,也要反躬自省:要别人做到的自己做到了吗?抑或是更积极一点,知道哪里不对头,先从自己改起。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