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国家理论》

文化中国-中国网
2013-01-14 15:23:29

    作者:张效敏(Sherman H.M.Chang) 著/田毅松 译 /唐少杰 校/

    书名:《马克思的国家理论》

    上海三联书店

    内容简介:

   本书是英语世界中第一本系统叙述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学术著作,1931年在美国出版后,一直被反复引用,直到1970年代还在重版。令人惊异的是,这本书的作者竟然是中国人。作者张效敏是民国早年的知识人,毛泽东青年时代的朋友,五四运动的参加者。在留学美国修习政治学并用西方思想观察中国的政治变化时,他敏锐地觉察到,在中国的现实发展中,共产主义制度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选项,故而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作为研究对象。

   “国家”在马克思的学说中从未得到完整的阐释。不管经济学还是政治学领域的研究,都同样忽略了共产主义国家理论。然而,马克思的国家理论不仅在20世纪的种种实践中得以复活和发展,至今依然影响深远。本书以文献学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梳理,澄清了马克思国家学说的谜样面貌,并令人意外地独自在大洋彼岸早十几年就完成了与“延安论述”极为相近的对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叙述。

   一方面,一个严肃的事实是,在当前社会组织中存在着罪恶,而且导致了那些由此而受苦受难的人们的不满。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这样一种学说,它对“人表现出了最深切的同情”。因此,它就成为当前社会组织制度中牺牲者们的信条。

    作者简介:

    张效敏生于1896年,字慎庵,湖南长沙人,新民学会成员,毛泽东青年时代的朋友。五四运动时期,曾任长沙《民治日报》主笔,写过《什么是集产主义》等文介绍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激进思想。曾一度融入改造社会的洪流之中,参加了长沙当时颇有影响的社会组织健学会。健学会的宗旨之一是开创中国思想和学术的新局面,在这种宗旨下,张效敏反对过于崇拜古人的做法,强调社会进步和个体独立和自由,这些观点得到了青年毛泽东的赞同。后到美国留学,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政治理论,本书即其博士论文。

    译者简介:

    田毅松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哲学、教育哲学及道德教育。

    校译者简介:

    唐少杰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2002年8月至2003年7月为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2010年8月至12月为瑞典隆德大学语言与文学研究中心访问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及“文化大革命”史论。

    文章来源: 中国网文化中国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