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县农民写诗12年出诗集 牧羊给“泥腿子”灵感

东方今报
2013-01-14 16:53:10

    [导读]鹿金卫是辉县市常村镇人,本是农村人,却对诗歌情有独钟。鹿金卫告诉记者,他的诗歌处女作是他离开学校那天写的。

    东方今报见习记者 孙玉镯/文

   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太行山农民,却对诗歌情有独钟,12年的诗歌创作让他有了不小收获。近日,他在海南省海口市一中校长马向阳的帮助下,出版了首部诗集《鹿金卫诗选》。2012年12月18日,捧着自己新书的鹿金卫甚是激动。“从来没想过有这么一天,我从离开学校的那天起,觉得自己与书本再也无缘了”。

    ◎对诗歌情有独钟

   鹿金卫是辉县市常村镇人,本是农村人,却对诗歌情有独钟。鹿金卫告诉记者,他的诗歌处女作是他离开学校那天写的。上学时学习名列前茅,因家庭经济原因不得不中途辍学。“清楚地记得,那天是本家弟弟赶着毛驴车,拉着我和好多书离开。”鹿金卫说,当时他心如刀绞,于是就默吟了一首《不愿离开你》:“我知道我走后,一辈子再也不能回来……”

   回家后的鹿金卫和村里大多数人一样,娶妻生子过着和祖祖辈辈一样的生活。从1982年开始,鹿金卫先给村干部开车,后来自己开车跑运输。直到2000年因身体原因,鹿金卫开始在家乡牧羊。“虽然一直在奔波,但我对诗歌的热爱没有丝毫减少,而是一有机会就阅读各种书籍来充实自己。”在奔波的路上,他也看了不少诗歌、小说,为后来的创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牧羊给了“泥腿子”灵感

   2000年,鹿金卫买了几十只绵羊,开始一边牧羊一边写诗。“我的大量作品都是从牧羊开始的,小羊们给了我灵感。”鹿金卫说起他的羊充满了兴奋和感激。一方面自己需要羊奶来帮助身体恢复,另一方面诗歌的灵感源于此。

   《回忆那段放羊》中写道:青青的岸边,一群羊儿在奔腾,伴着我有过许多梦想……鹿金卫说他写诗就是“兴之所至”,不管到什么地方,只要心中一有感触就吟,不管它好不好。“像树上的叶子,不管风的大小,只管拍手自在逍遥”。

   家人不理解,说他“天天摆弄那些个没用的东西”。但他没有放弃,还是一如既往地写下去,至今已经写了厚厚的十几本。“我和小羊们有深厚的感情,灵感源于此,生命也可以说延续于此。”鹿金卫说,那几年就是靠着小羊的乳汁,自己的体力一天天恢复,精神也越发得好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2008年鹿金卫第一次在《牧野》上发表18首诗,而刚好被马向阳校长看到,他觉得“只有生活在农村的角落里,才能写出这么好的作品”。于是他决定帮助鹿金卫出诗集。

   经过几番折腾,申请刊号,与出版社沟通,排版印刷等,在2012年12月中旬,印刷了1000册的《鹿金卫诗选》面世,鹿金卫把它送给新乡市以及当地图书馆多册,希望给大家增加一些精神食粮。

    ◎想一直写下去

   “看到他一个人独自在太行山上种诗,如青瓦对天种青苔,这需要一种山的耐心。”新乡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冯杰在给鹿金卫作序的时候写道。

   冯杰评价鹿金卫的诗作朴实明朗:有清新的,奇异的,日常看到的,几近史料的山上风俗,人间图谱……鹿金卫说,他自己也不怎么分类,就是每天都写,有时候灵感来了一天能写两三首。“我觉得人得做一些事情,人生原本就很短暂,就要有意义一些。”据了解,鹿金卫从2010年开始,就一直为在二战期间被日本掳走的中国劳工索赔的事情奔波。先后跑了很多地方,找寻日志也写了好几本。终于在去年7月份成立了“大江山分会”,鹿金卫就是会长,专门和日本协商赔款一事。

   “我没有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事,就想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虽然我是个农民。”鹿金卫说,看到那些劳工被虐待的画面和历史,他义愤填膺,就这样踏上了漫漫索赔路。而鹿金卫的诗作里也有很多描写劳工的,如《劳工英魂》:二战日侵中河山,强掳炎黄四万男,异国做牛千般苦,六千八百魂灵悬……字字是对劳工的讴歌和怜悯。

   据了解,至今鹿金卫的诗作达到了千余首,并且平均还以每天两首的速度增加着。“我会一直写下去,一直做我觉得有意义的事情,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那我就拓展它的宽度”。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