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普及率"村比城快" 城乡数字鸿沟真在缩小吗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3-01-16 09:58:38

    本报记者  喻思娈

   

 城乡居民互联网普及率示意图

   数据来源:第三十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本版制图:张芳曼

   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三十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普及率达到42.1%,同比提升了3.8%,延续了2011年以来的增速放缓趋势。报告还显示,2012年互联网普及率增速出现了“村比城快”、“西快东慢”的格局,但专家提醒不能据此作出城乡、地区的数字鸿沟正在缩小的判断。

    手机网民突破4亿,中西部网民增速超过东部

   据互联网统计报告显示,2012年6月手机首次超越台式机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而截至去年12月底,手机网民规模上升至4.2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占比由69.3%提升至74.5%。

   手机上网的普及,直接带动了网民数量的增长。报告显示,尤其是千元智能机的普及,将使更多有上网意愿、但碍于生活习惯和硬件条件制约无法上网的人成为网民。同时,手机上网的发展,“为网络接入、终端获取不便的人群和地区提供了使用互联网的可能性。”CNNIC副主任刘冰说。

   在互联网普及率增速方面,已经出现了“西快东慢”的格局。报告显示,互联网普及程度较低的贵州、安徽、江西网民增长速度最快,而北京、上海、广东的增速则位列倒数几名。

   CNNIC互联网发展研究部副主任陈建功认为,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提升空间有限,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有很多较活跃的年轻人,仍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应用深度产生新鸿沟,可借电子商务推动农村网络应用由浅入深

   尽管在网民增速上出现了“村比城快”、“西快东慢”的趋势,是否可以认为城乡和省域数字鸿沟正在逐渐填平?

   刘冰认为,从CNNIC的统计数据看,过去一年,城乡和省域之间的互联网普及率确实呈现逐渐缩小的趋势,但据此不能简单判定数字鸿沟正在缩小。

   原因之一是东部可以快起来。较发达省份的不发达地区有着较好的信息化基础,陈建功坦言,“如果东部地区着力挖掘互联网普及潜力,中西部增速是否还能领先,尚有待观察。”

   同时,考量数字鸿沟不能只看数字差距,“互联网应用结构和深度的差异可能产生新的鸿沟。”陈建功认为,电子商务、社交媒体等应用的使用情况是衡量互联网应用深度的重要指标,而这些应用的增长主体往往是城市人口、高收入人群。在农村,这些“高级”应用显然未形成规模,在深度方面与城市依然存在差距。

   如何破解农村地区互联网应用“浅”的难题?陈建功表示,可以借电子商务让互联网真正走进农村。他的依据,源于2011年全国农民网店(含县)新增68.28万家,超过此前总和,“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农民直接或间接参与到电子商务中。只有获得实惠,农民才会重视互联网的作用,才能改变他们的应用结构。”

   互联网应用深度概念的提出,也更新了互联网发展的衡量指标体系。陈建功介绍,广东省把互联网购物人口占网民中的比例,纳入对地方政府的信息化发展考核中,网民数量和普及率不再是唯一指标。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