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第二次握手》的再握手

中国文化报
2013-01-16 11:29:56

    刘彦生

   风靡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第二次握手》,经历了疯狂的手抄本,近五百万册的正式版本发行,再到四川人民出版社终极本的问世等多个不同阶段,作者张扬也经历了牢狱之灾、平反昭雪,再到六年多的带病改稿,使得今天的他更加淡定和超拔。

   作为读过手抄本,也读过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第二次握手》的我,见到今日的张扬,心里确实有些感慨万分。

   感慨之一,张扬先生一辈子付出的努力全部为这本《第二次握手》,这显然是在中国特有历史背景下才会有的特殊产物。正可谓:存在就是合理的!想想看,那个年代,没有电脑、没有电视、没有手机,信息的传递基本就是几份报纸、刊物。人们在“四人帮”的文化专制统治下阅读此书,成为他们不倦的精神追求。比如温家宝总理就曾是《第二次握手》的忠实读者。这应该说是温总理作为一个普通读者当年出现在精神生活中的一个特例。《第二次握手》的手抄本不知道让多少读者在冷漠寒夜里得到一点点心灵的温暖。

   记得多年前我曾不知天高地厚地说,如果我是瑞典的皇室成员,一定要推荐这部小说作者到斯德哥尔摩去领诺贝尔文学奖。而现实呢!我心里极为羡慕和崇拜张扬的写作天赋与思想高度。

   感慨之二,就是张扬始终为文学而努力的精神。《第二次握手》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的手抄本流传全国,它塑造了苏冠兰、丁洁琼、叶玉菡三个试图走科学救国道路的科学家形象,这在当时,是以描写工农兵为主角的文学作品中我读到的第一部新鲜而富生活情趣的创作风格的作品。

   以我对张扬的了解,他是一个极具完美主义色彩的人。为了出版社和广大读者的要求,本来身患重病的张扬,在条件极差的病床上陆续工作五十多天,一边住院治疗,一边艰辛地完成《第二次握手》的修改稿。修改出版的《第二次握手》在一九七九年的半年时间里,累计印数达四百三十多万册,至今仍居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单本发行量的首位。同时,该书还被改编成同名电影、话剧。

   张扬说,创作的过程是我们内心真、善、美的运化过程;而这一过程在体现着我们伟大民族的美丽与尊严。我想,后来人只要看到《第二次握手》背后这位已经耄耋之年的作者,岁月荏苒给他曾英俊分明的脸上留下了抹不去的皱纹,而漫长又充满戏剧色彩的人生经历,让他在伟大的历史变革中,更增添了游刃有余的创作心境与激情。尽管《第二次握手》在一九七九年正式出版了,也感动了那一代人,那个时代,但他认为,这部作品要经得起历史检验,确实需要把这部作品修改得更完美一些。基于这种想法,他又毅然决然地杜绝中外很多出版社的商谈,把精力和心思放在作品风格和故事承启的节奏上,这样,符合人性变化逻辑的爱情审美观,把沉静、温润的爱情描写到了人心灵深处,使文学主人公苏冠兰、丁洁琼在情感的樊篱中,在工作的压力中实现心理定位,这种写作不仅强化了优美的爱情,还把一个过去了的时代印迹演绎为一种新时代爱情承载与联想,这种作品与作者在新的历史下的蜕变,正如一只蚕由蛹化蝶一样,将阅读审美推到一个感染、感动读者新的高潮。

   当下电子时代使信息传达更为便捷,有人预言文学将走向衰亡,我则认为,只要人类存在,文学将如影随行;人类在物质消费的同时,精神支撑也同样必不可少。因为,人类社会有精神才有真正意义的发展;大量作者(作家、记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写出大量的作品,正是文学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角色,张扬的《第二次握手》虽然不可能像当年那样风靡,但因为作品修改后的精细,也许会是读者阅读其新版的直接理由。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