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月16日电 (记者马海燕)“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少真诚感。包括很多主旋律电影,甚至有些拿‘五个一’工程奖的作品,为什么不叫好也不叫座?就是缺少诚意。”著名文学批评家肖鹰今日表示。
在今日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著名作家绍武、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黄会林夫妇共同创作的长篇小说《红军家族前传》学术研讨会上,肖鹰一席话众人频频点头。
肖鹰敏锐地指出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中国当代文学20多年来一直在谈所谓宏大叙事问题,但当代文学写作的主流却是反宏大叙事的。有的涉及到宏大主题的时候,用简单消减颠覆的叙事来写所谓的“小故事”、“片断”、“混乱”等。这在影视剧、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
今天这个时代是否还需要宏大叙事?肖鹰认为现在宏大叙事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叙事本身出了问题,走向了虚假、夸耀、空洞;二是极端个人主义泛滥之后,许多人认为面对历史整体、面对民族、面对未来的精神需求是虚假的,没有意义的,不值得去关注,他称之为“我们时代的精神病”。
在写作被快餐化、商业化之后,两位加起来年龄超过160岁的老人用真心诚意、用生命理想写作的80万字巨著,让后辈尊重。著名影视剧作家和评论家赵葆华说,现在是一个娱乐化的文化消费时代,看到这样一个作品很感慨,在世俗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泛滥的情况下,我们最缺的就是史诗现实主义。而这个吃力不讨好的任务由两个老人完成了。他们写出了现实的复杂矛盾甚至错误,揭示了历史的深度和人性的深刻,被评论家们赞为“真诚的现实主义”。
二老的学生、著名文化学者于丹说,这本书其实给了今天这个时代一个精神坐标,“我们这个时代总在讲物质多么快地增长着,GDP如何提速着,但是全中国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是‘你幸福吗’。”看到书中红军家族这些人,他们可以丢了性命、他们经受严刑拷打,他们会有亲人牺牲,所有这些痛楚他们都得忍受,但他们心中还有一种尊贵的幸福。于丹说该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所传递的“信念的力量”。
著名剧作家苏小卫表示,可能这本书没有另外一些书畅销,也卖不了多少个亿,但是她坚信今后漫长的时间里会积累他们的知音,会有更多年轻人想知道历史是什么样的,想倾听上辈对他们说的话。从这点说,两位老人尽到了他们的责任,完成了他们的使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