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咸阳秦都区:为“追梦人”架起文化桥

中国文化报
2013-01-17 14:33:14

    本报驻陕西记者  秦  毅  实习生 任  璞

   “我,我是谁?我是栖息在这个城市里无名的劳动者,我背着我的行囊,从故乡那条小路来到这个繁华的都市,成了这个城市里的追梦人。”在陕西省首届农民工诗歌朗诵会的大舞台上,来自咸阳市秦都区的选手表达着自己的心声。而在其追梦的咸阳市,有一群人在背后关注着他们的心声。

   “如何让农民工既过上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能享受到丰富健康的文化服务,是秦都区文体局正在思考并逐步探索的事情。”咸阳市秦都区文体局局长吴晓秦说,政府引导、文化部门与企业共建的联动机制,是该区农民工文化建设的法宝之一。

    搭建属于农民工的平台

   2011年10月,秦都区建立了陕西省首个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一年多来,秦都区相继建成了留印中小企业园区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咸阳泾渭茯茶有限公司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等多个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另有新的活动中心正在规划建设中。

   “在保障农民工享有和城市居民均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充分尊重农民工群体特有的文化需求,为农民工搭建属于自己的文化平台很有必要。”谈到成立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吴晓秦说。秦都区是咸阳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农民工人口达3.7万,其中,约75%是年龄在18岁至35岁之间的年轻人。比起父辈,他们有更多的想法和追求,现实生活的单调,常常使他们感到身处城市的边缘并缺乏归属感。而在秦都区,这种状况正在改变。

   “我们将农民工文化建设纳入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进行统筹规划和总体安排,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各方面的资源,从而形成了促进农民工文化建设的合力。”吴晓秦表示。

    根据企业特点细化方案

   在秦都区,打造阵地、配备设施、指导运作,区文体局与各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紧密联系。对于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的内部管理,秦都区文体局派专人负责包抓,提供业务指导和各类文化服务,帮助企业在全区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将企业自主规划和文化部门的引导相结合,根据企业自身不同性质和行业特点,有针对性、有侧重点地制定文化宣传及常态活动计划。

   秦都区文体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在各活动中心的内部设施配套上,区里依据各企业的不同性质及工种特点,有针对性地提供配套服务。如,针对留印中小企业园区90%以上是制衣企业,员工工作基本都是坐着的特点,在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的配套设施上,除提供基本的阅览、文艺活动设施外,还配备了多种健身器材,侧重满足农民工健身、舞蹈等需求。而在咸阳泾渭茯茶有限公司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因该公司是集茯砖茶制作、茶艺演示、茶品销售及旅游于一体的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单位,代表着区域文化产业的形象,所以在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的配套服务上,特别从茶文化继承和发展、茶品制作技艺等方面进行培训和指导,侧重农民工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此外,秦都区文体局还经常聘请专业人员为农民工开展法律讲座、文化辅导等活动,并逐步将活动制度化、经常化。

    企业文化建设能动性增强

   “我们茶厂是新建的,工人大都来自周边农村。在技术上,我们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做培训,但是在精神生活上,我们就没有这个能力了。区文体局不仅给我们配设备,还帮我们建立农民工活动中心,举办各种活动。我们切身感受到,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强了,工作也更有劲头了。”咸阳泾渭茯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雷江民说。

   在政府部门的带动下,秦都区不少企业开展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提高了。以位于留印中小企业园区的陕西欧海制衣有限公司为例,他们专门为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腾出500平方米的室外活动场地和300平方米的室内活动用房,并发动本公司以及周边企业职工积极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彩色周末职工联谊、图书开放日、健身舞蹈大赛等活动接连不断。

   除了建设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外,秦都区还利用网站、报纸和上门宣传等方式,面向全区倡导企业发挥主动性,结合自身实际和企业文化建设需求,加强农民工文化建设。“未来,秦都区还将继续发挥政府引导、文化部门与企业共建的联动机制,采取由企业负责阵地基础设施建设、文化部门投入配套设施作为奖励,对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提供必要文化设施的办法,再建一批固定或流动的活动中心站(点)等,并给予政策倾斜。”吴晓秦说。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