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岩 张 辉
虽然今年是几十年不遇的寒冬,泰安市宁阳县八仙桥街道的陈勇老人却改变了“猫冬”的习惯,每天早晨不到7点就出门。
1月10日早晨,记者跟他来到离家不足200米的小广场时,里边已经聚集起了不少人,老陈赶快帮忙摆好音响和其他设备。7点10分,演出开始,陈勇和他的鼓友们身着鲜艳的服装,伴着乐曲,有节奏地敲打起腰鼓跳起舞来,成了冬日稀疏景象中的一抹艳红。
“今年的冬天热得很,看戏热、唱歌热、书画热,只要想参加的文艺活动,都能找到用武之地。”忙着排练的老陈兴奋地对记者比画着。
老陈口中的“文化热”,如今在宁阳县200多个村居和社区已成为常态。近年来,为了改变文化下乡“来时热闹一场,去后一场干净”的情况,更好地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宁阳县变“送文化”为“种文化”,突出抓好抓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去年以来,这个县开展了以“建设一个小广场、开辟一个小讲堂、安装一组小音响、配置一套小投影、组建一支小宣传队、开展一系列小活动”为内容的“六小工程”,为群众文化活动搭建舞台,解决了当前农村群众性文化活动存在的场所、设施不配套,人才、队伍不健全,活动开展不经常等现实问题。目前全县小广场130个;小讲堂307个;小音响275个;小投影89套;小宣传队108支;开展各种特色活动1400多场次。
“党中央指示往下传,全国社区大发展。咱们鹤山乡党委,执行政策走在前,为了不让群众受灾难,把社区安在汶河南,家家住上新楼房,再把土地全流转,零星土地归一起,剩余劳力去挣钱,地有钱,人挣钱,住在大楼心坦然。”虽是隆冬时节,在鹤山乡皋山社区,里三层外三层的群众正津津有味地欣赏着《赞十八大》快板,欢声笑语之间,十八大精神深入每个人心中。
发展变化看身边,党的政策听唱本,这场乡土演出的主创人员,多为这个乡的基层文联会员。去年,宁阳县率先在泰安市探索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文联组织,通过组织大批乡土文化人才,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用农民鲜活生动的语言,用老百姓身边的故事,述说时代的发展变化,使党的政策理论深入人心,实现了与群众“零距离”,也真正让百姓主动拿起了“麦克风”。截至目前,宁阳县共成立基层文艺组织40多个,涵盖文学、摄影、书画等领域,实现了基层文化活动由政府办变为群众办,文化建设真正实现了与百姓之间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