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沈阳:多福社区巧建“多福文化”

中国文化报
2013-01-21 15:37:57

    本报驻辽宁记者   袁 艳

   “俺是有福气的人,原来就是个菜农,现在在这个有八大‘福’景观的小区里过日子,每天像旅游似的。”正在多福社区健身器材上运动的王大妈对记者说。1月16日是沈阳入冬以来最寒冷的一天,气温达零下27度,但是在沈阳市沈河区的多福社区,多种活动却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多福社区位于沈阳市沈河区大南街道,3年前这里曾是一个以脏、乱、差闻名的老旧小区,80%的居民是原五三乡的菜农。经过3年的改造,社区的外观及环境逐渐得到改善,并通过建设“多福文化”丰富了居民精神生活。

    老旧小区成“多福”大家庭

   走进多福社区,就可看见汇福门、迎福墙、祈福石、聚福亭、福田广场、千福榜等八大景观——这只是多福社区打造福文化的硬件展示。居民自发献出书法作品装点社区,并根据社区的实际,创编了《祈福规》诠释福文化内涵,把福文化具体化、形象化地与每个人的行为联系起来,制作成标语旗悬挂在社区中,提醒居民规范行为。

   2009年3月,沈河区委、区政府投资800万元,从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入手,对多福社区进行全方位的改造。改造中,政府采纳了社区居民的意见,充分发掘多福社区独有的文化内涵,创造性地建立了沈河区乃至沈阳市的福文化基地。

   曹大爷是在多福社区居住30多年的老住户,他说:“过去的小区脏乱差,没法看,楼上楼下不说话,哪来的和气,还谈什么福?如今,咱们这社区改造好了,活动多了,像个大家庭,我们老老少少从内心真正感觉到了‘多福’!”在大规模改造硬件设施的同时,社区还开展了一系列涉福文化活动,不但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居民的向心力,还先后荣获辽宁省文化先进社区、辽宁省十大人口文化广场、沈阳市文化先进社区等多项荣誉。

    打造多福文化和交流平台

   开展“多福文化”系列活动,提升居民的整体素质,社区定期会邀请名家大师来社区讲学,举办艺术展演。社区还与辽宁电视台结成了对子,邀请电视台主持人为居民进行艺术指导。此外,区文体局、区教育局还组织学校教师担任多福社区的艺术指导员,开展定向辅导,如沈阳市第一四三中学的音乐教师每周会为社区合唱团进行乐理、发声等方面的专业培训。

   社区组建了260多名社区居民参加的舞蹈队、健身队、合唱队、器乐队、模特队和诗社等多支文体队伍,这些队伍活动频繁,办得红红火火。多福诗社每月定期编发诗社快刊,居民经常作诗表达生活感受。在艺术大家的指导下,由社区居民和社区文艺工作者排演的《福颂》节目已成为辽宁省的品牌节目,由区文化馆谱曲并排练成多福社区经典合唱曲目,在辽宁电视台、辽宁大剧院等演出10余场。

    社区博物馆展示居民笑脸

   两年多来,多福社区的“多福文化”创建工作结出累累硕果。为使这些精神财富沉淀下来,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进行展示,2011年元宵节,多福社区的“福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自创办至今,该馆相继举办各类主题展览,展示“草根艺术家”创作的各类作品。

   福文化博物馆的展览大多以“福”从生活中来为主题,以区域文化为背景,以日常生活为舞台,从普通百姓的视角展示和诠释福文化。在博物馆里,2011张居民笑脸组成的“笑脸亭”成了“镇馆之宝”。“福文化博物馆就是要促进社会和谐、家庭幸福、社区和睦。”曾参与博物馆筹建、今年已是69岁的郭东辉说。

   目前,福文化博物馆已初步建设成为民俗文化的展示、创作基地,福文化产品研发基地以及居民爱国、爱家的教育基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