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区域文化合作下的川剧发展

中国文化报
2013-01-21 16:00:20

    黄  猛

   去年下半年,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携《李亚仙》等剧目,举办了“竞善竞美·梅那么简单”重庆川剧四川行活动。活动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化厅、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广局联合主办。这次成渝区域文化合作的成功探索带给笔者对川剧发展的新思考:文化从来就不应该是一个行政区划的概念,但行政区划却会强有力地影响文化的交融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巴蜀文化活态载体和成渝两地共同认同的文化血脉,川剧理应在成渝区域文化合作中更好发展。

   一是创设川剧院团相互支持协调机制。川剧艺术发展的规律表明,川剧不可能依靠个体而存在,必须依托班社或者院团。新中国成立前,全国有庆华班、燕春班、三庆会等10多家有影响的川剧班社;新中国成立后,四川省一度有38个川剧院团,重庆市有28个川剧院团,就连贵州省也有13个院团,西藏、湖北等地都有川剧院团。目前,客观上形成了重庆市川剧院、四川省川剧院、成都市川剧院三足鼎立,10多家成建制的川剧院团共生共存的格局。建议成立中国川剧院团管理联合会,促进川剧院团之间相互支持协调,形成川剧资源共享、新剧创作观摩、人才互训互访等机制,以此提升川剧院团管理水平。

   二是建议发展川剧行业协会。目前,以川西坝为基础的成都川剧和下川东为基础的重庆川剧特色最为鲜明。在现代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多重冲击下,川剧已经在逐渐建构,成立行业协会,可以重新建构川剧核心审美理念,构筑川剧人的精神依归,并通过协会这个平台,开展川剧沙龙、川剧研究和各种联谊活动,加强民间和从业人员之间的互动交流。

   三是搭建川剧交流演出平台。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商业演出的门槛已经很高了,这对于市场化程度很低的川剧而言,基本上就被局限在了自己院团的狭小空间。市场经济的残酷性在于其不同情弱者,川剧需要吸引培育观众,走出自我封闭的空间。成渝经济区恰好是川剧的核心区域,有重庆31个区县,四川15个市,北接陕甘,南连云贵,西通青藏,东邻湘鄂,区域20.6万平方公里;常驻人口9267万,城镇人口4046万;特大城市两个,大城市6个。从这个角度看,川剧拥有广阔的市场潜力。可考虑组建中国川剧演出联盟,联盟内互降门槛,互享特殊政策。

   四是办好中国川剧网。目前的中国川剧网有一定的点击率,积聚了一定的人气,但主要内容局限在四川省内的川剧活动。基于区域文化合作的大背景,中国川剧网完全有条件打破画地为牢的行政区划阻隔,办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川剧网络推广平台——中国川剧门户网站。

   五是重拾中国川剧节品牌。中国川剧节原由四川省振兴川剧领导小组等发起,目的是繁荣川剧舞台,振兴川剧事业。1999年9月、2002年5月、2007年6月分别举办过一届,之后再未举办。总体来看,川剧剧种打出了“中国川剧节”这个品牌,并连续举办了三届,实为不易,但“中国川剧节”时间不固定,内容不确定,机制不健全,没有形成品牌效应,殊为遗憾。

   此外,笔者还试想是否能开办川剧数字电视频道。整合川剧节目资源,实现公司化运作,为川剧爱好者和公众提供一个更加便捷的平台选择。

   

(责任编辑: )